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要坚持着眼大局大势,聚焦主责主业,积极统筹谋划,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服务中心大局中迈出新步伐、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深化理论武装,进一步补钙壮骨铸魂。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一要推动走深走实。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深入抓好经常性学习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集体学习,组织专题学习讨论,确保理论学习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断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二要注重学用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乡镇换届等重点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依托富平干部学院、县域红色资源等,打造一批特色现场教学点,推出一批实践案例,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大培训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学思践悟,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三要坚持抓细抓常。建立健全完善按需培训、理论学时制、督导问效等机制,把党员干部开展“督学、评学、述学、考学”的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石,抓好组织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的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一要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用好联席(合)会议、巡查观摩、点评通报、晾晒评比等制度,确保把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把任务压实到“基层细胞”。抓好地方《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二要深培育先锋群体。结合村(社区)换届,分类别开展“两委”干部轮训,重点筛选50名左右公益心强、敢闯敢拼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跟踪培养,开展技术帮扶、产业扶持、学历提升,打造一支乡村振兴排头兵、领头雁。积极总结“旗帜村”创建过程中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形成抓党建促巩固脱贫成果、促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推动“旗帜村”率先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三要全域一体推进。围绕巩固拓展党建“留心护根”工程,加强网格化管理示范点创建。通过加强考核评议、反馈督办、拓展延伸等措施,持续深化“轮值主席制”,进一步增强共驻共建实效。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培育“红色物业”,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深化“旗帜引领、评星晋级”活动,强化示范引领,确保城市党建水平全域提升。
加强选育管用,进一步锻造过硬队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确保组织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一要严格把关,精准识别。坚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结合县镇换届工作,深入到基层一线调研干部,通过蹲点调研、多维评测,摸清班子运行情况与干部诉求,重点掌握好与差“两头”干部。紧扣“三重一看”用人导向落地见效,大力选拔使用政治素质好、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矛盾的优秀干部,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二要砺剑提能,增强本领。认真落实递进培养计划,加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年轻干部。健全完善干部在一线培养、在一线成长、在一线选拔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有计划选派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进行蹲苗锻炼,在干实事、解难题中提升能力水平。三要强化激励、担当作为。稳慎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突出注重基层、注重实绩、注重激励导向,做到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改进政绩考核,坚持人事同考,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充分激励和调动干部积极性,营造“担当为要、奋斗为荣”干事创业氛围。四要从严管理,守牢底线。扎实开展“强素质、提能力、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建好年轻干部诚信档案、完善干部监督信息共享机制等举措,把从严管理抓在经常。有力有效开展换届风气监督,抓学习、常警示、严督导,弘扬清风正气。
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围绕“乡村振兴”与“工业倍增”两条主线,推动人才工作大突破、大提升。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加大引才力度。紧贴富平新时代追赶超越实际,精准对接特色产业发展和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适时推出“人才政策2.0”,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构筑优秀人才集聚新高地。二是突出作用发挥,搭建用才平台。加大与高端智力联系交流力度,建成富平“院士之家”。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探索开发校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扎实推进专家工作站、乡村振兴农业专家服务团、名家工作室等平台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在助推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大显身手。三是做好服务保障,营造爱才氛围。发挥人才专项资金的导向引领作用,提升使用效能。畅通服务人才绿色通道,管好用好人才公寓,完善人才新政精准落实机制。大力宣传人才先进典型事迹,不断优化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工作氛围,切实增强人才荣誉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