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在建党百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8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新要求,我认为作为公职人员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关键时刻站的出来,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坚持提升个人思想觉悟、提高个人修养与思想作风,树立清正廉洁、吃苦在前、甘于贡献的精神。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必须持之以恒坚守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争先创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的最后,对青年干部也寄予了深深的期望,他说“青年是先锋力量,青年干部要做中国人的底气、骨气、志气”。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身上的底气、志气和骨气也将代表着国家,我深刻的认识到了青年身上沉甸甸的担子。我将在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做好本职工作,把入党誓词铭刻心间,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必须要“革命理想高于天”,将忠诚刻入“灵魂深处”,将对党忠诚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落实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守中,当好对党忠诚的实践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必须要“千古风流在担当”,就必须要敢于“打倒自己”,敢干超越自我,敢于打破坛坛罐罐,当好挑战极限的拳登者。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必须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有“一心一意”的干劲,有“一鼓作气”的冲劲,当好攻坚克难的奋进者。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必须要“一枝一叶总关情”,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师” ,以人民为“镜”,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者。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工作者,从事工作已十年有余,见证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走过辉煌的历程。成功解决了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吃饱肚子是中国老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历朝历代都没能圆上这个温饱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4亿斤,70年里先后迈过11个千亿斤台阶,现在已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用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是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农村民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40倍,超过99%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农业现代化也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科技水平和物质装备条件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告别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30年,推行“三权分置”改革,搭建起农业支持保护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制度框架,这是70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制度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后的又一历史性任务,是全体农业人的共同奋斗目标。
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成为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人才,使自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