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来事不干事,说得多干得少,爱献媚不办事,好演戏搞形式,唱高调不落实...,基层少数“花头干部”喜欢搞花头和噱头,对自身业务工作不花心思,热衷在领导面前演戏和自夸,却暗地里把工作推给别人,自己甘居幕后和“二线”,待工作取得成效,又以“功臣自居”,严重影响了基层公信力,也滋生形式主义、造成基层机关内卷。可以说,“花头干部”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粉饰性,要提高警惕、精准识别,莫让“花头干部”尝到太多甜头。
提升干部政治觉悟。莫让“花头干部”的心思“百花齐放”。部分“花头”干部推诿扯皮、避重就轻、拈轻怕重,甚至把“华丽花哨”当成工作绩效,善于在领导、同事面前“夸夸其谈”的演说,工作没有实际开展,甚至推给旁人,缺乏干事创业、实干担当的精神,早已忘记吃苦精神、拼搏意志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不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时间久了严重影响工作作风。故此,精准识别“花头干部”,崇尚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防止干部以“虚”为实“百花齐放”,给地方发展和群众利益带来负面影响。
推进求真务实作风。莫让“花头干部”玩法“五花八门”。部分“花头干部”虚晃一枪、加戏表演,没把实干担当放在眼里。善玩“五花八门”,不干事、不办事、专来事、抢“嫁接”,形成“破窗效应”。脚踏实地干实事的干部因收到不公平的待遇而“躺平”,让整个工作风气受到污染。事实上,推动发展、破解难题、造福群众,需要久久为功、盯紧不放、持续发力,才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烦和地方治理难题。所以说,谨防“花头干部”“五花八门”的工作“玩法”,盯紧作风建设不放松。
要有甄别“真”“假”本领。莫让“花头干部”表象“生根发芽”。下级干部为了迎合上级干部的“喜好”,还有个别上级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导致下级干部“跟风”,迎合“喜好”。上级喜欢的“特色和亮点”,下级干部就干出“特色和亮点”;上级干部喜欢“与众不同”,下级干部变着法儿想“奇名”;好看的景、好听的话、好演的干部,变着法儿迎合“喜好”。导致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也学着变戏法,他们也不能安下心、沉下去。莫让“花头干部”“变戏法”,要有甄别“真”“假”干部的本领,避免让“糊涂”干部“带偏”。换土壤,净化空气,改变“肥料”,让“花头干部”扼杀在“生根发芽”之前。
树立导向善用考核。莫让“花头干部”导向“根深蒂固”。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花头”干部精准打击,让其无处遁形、混不下去。就得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和助推器作用。筑牢实干实效的工作导向,切实让办实事、有实效的干部得甜头、有市场、占好处。唯有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导向作用,形成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工作氛围,使勤勉务实、扎实办实的作风才能充盈党员干部内心,才能形成反对“花头干部”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