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0 11:22 作者:李楠 孔帅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重要密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中国共产党穿越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与兴衰成败的考验,所遇到的独有难题从来没有间断过,甚至还遭遇重大危机,处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事业推进的历史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决独有难题、化解重大危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实践,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使党永葆生机活力和长盛不衰,不断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斗争中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正在书写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始终保持斗争精神,与一切侵犯我国主权与利益的国家和势力作斗争,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船到中流浪更急”,在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段里,必然存在更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同那些损害中华民族利益、阻碍中华民族团结的任何行为作斗争,同阻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任何行为作斗争,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斗争中切实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为人民服务”,并且这种服务既不能是半心半意也不能是三心二意,必须是全心全意。二十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检验中国改革效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最后一个有利于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更好呼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各方面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让人民享受进行伟大斗争带来的改革发展稳定丰硕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QLT21-0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