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基层治理的践行者和落实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善于从基层发力,特别是要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
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多发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变革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增大、形势复杂,这就迫切要求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的中坚作用,确保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必须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统领,以培育综合素质为重要抓手,以增强民生情怀为内生动力,以提升执行力为目标指向,以完善制度为重要保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的政治建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去实践、去付出。基层干部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只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不断强化自身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切实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为人民办好事,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基层干部强化自身政治建设,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必须强化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牢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为民造福的好事办好;必须做到坚定政治立场,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系统学习、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唯有不断加强其综合素质,才能紧跟时代需要、更好地肩负起党和国家给予的重任。要不断完善知识储备,促进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不断加强法治思维,自觉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在法治框架内推进各项工作,善于从法治层面思考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要不断加强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作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通过实践推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用情走心、以民为本,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民生情怀。“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基层干部只有心怀民生情怀,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干部不断增强民生情怀,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交谈,认真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察民情、解民忧、疏民怨。只有深入一线走访调研,走近群众听取意见,将基层情况摸实摸清摸准,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才能既符合政策又贴近实际;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绷紧责任这根弦,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主动地去履职尽责、承担责任。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导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多从群众角度、群众难处进行思考,善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善于集民智、聚民意,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细做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细、落实,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关键在于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思路、再美的愿景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在传达贯彻时将上级精神准确转化为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务实性,确保决策部署的落实质量、落实实效;必须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特别对一些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在执行中要一竿子插到底,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变调走样,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倾向;必须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更多地走出办公室,走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中间,了解他们最关切的问题、最期盼的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精力真正用到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上,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严管厚爱、张弛有度,不断完善基层干部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基层干部身处为民服务的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工作头绪繁多,压力较大,更应该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把从严管理与加强正向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基层干部的制度保障,需要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在已有制度基础上,围绕选好人、用好人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干部选拔作用的基本原则、标准和程序等进行全面改进完善,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机制;需要健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特别是要稳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发基层干部积极性,有效解决基层干部职务晋升“天花板”问题;需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大胆探索,为更多有闯劲、有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善谋善作善成的基层干部勇挑重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服务群众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