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明确提出“七个着力”重大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升到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着力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的重大创新观点,彰显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我们要坚决守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之正,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自觉的斗争实践打开新天地、夺取新胜利。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主流价值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不断得到验证彰显、战胜各种谬论迷思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赢得支持认同的历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繁荣发展、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构筑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矢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发挥好“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等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无论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对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单位,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对新兴媒体,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阵地建设,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平台渠道多元化布局、内容生产高质量创新、融媒团队专业化打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抓好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分量的宣传报道,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中提炼主题、萃取素材,用艺术的方式把中国故事讲生动、把中国道理讲透彻、把中国理论讲清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风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优秀作品。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提高创作质量,多出精品力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用数字化为文艺赋能增效,不断打造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高质量文旅产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提出文明交流互鉴重要主张,倡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共同进步,推动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东方智慧和虚怀若谷的大国气度。我们要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学习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担责于肩、履责于行,我们定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