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首发经济是以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为代表,融合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等市场新业态,涵盖了以首发为代表的产品首次研发、发布、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设立研发中心,再到首次设立企业总部等链式发展全过程。发展首发经济,对于掌握市场规律、激发市场活力、抢占发展先机至关重要,将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刻认识推进首发经济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作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首发经济与消费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
首发经济激发活力。一方面,首发经济能够激发经营主体以首发带动消费并促进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之间的循环互动,促使其在相应配套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产、销、运一体联动。另一方面,首发经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高品质智能化的消费选择,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和感受,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此外,首发经济还能够通过“推陈出新”助推企业加强创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等创新元素,构建从研发到销售再到服务的全链条生态,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首发经济拉动供需提质升级。首发经济能够带动供给端优势资源的集聚,为所在地带来消费领域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的优势组合。可以说,发展首发经济不仅是促进消费端提质升级的重要方式,还是促进生产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法。同时,首店开设、新品发布会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一个品牌、一座城市的形象认知,首发集群成为消费新IP,吸引更多资源聚集在首发经济周围,吸引更多产业投入更多资金和人才等要素,形成首发经济从发布、展示、销售、研发到总部设立的发展生态圈,带动区域发展提质升级。此外,首发经济的经营主体相互联系并展开密切的商业合作,他们之间本身就形成了商业联盟。产业上下游联动,跨领域商业模式融合,降低本地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等,推动经营主体各要素的参与度不断上升,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新优势。
准确把握推进首发经济的几对关系
原创与引入的关系。一方面,在产品的引入上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提高原创力,注重本土品牌的孵化和培育,使首发经济从首引走向首创,实现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只有提升了本土品牌的原创力,才能更好实现“走出去”,给国际市场带来更多的中国品牌。
首位与首发的关系。首发经济不仅指终端产品与服务这类消费型首发经济,也包含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各个阶段的生产型首发经济。将本地优势、首位产业作为发展首发经济的基础,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利用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链,以及在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领域,聚合起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找到本地推进首发经济的发力点。
协同与错位的关系。首发经济不只是大城市可以发展,三四线城市同样可以发力。在县城开首店、办首展,聚焦县域消费群体、挖掘县域消费潜力,已成为不少连锁品牌的新尝试。因此,一二三线城市之间要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化布局,聚焦细分领域和赛道,结合本地具有优势的产业,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首店或首发。同时,注重城市间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开放共赢的理念,加快汇聚各类高端资源要素,形成协同错位互补发展的格局。
当下与长远的关系。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首”,但首发优势不可能“一劳永逸”。在首发经济的热潮中,不少品牌面临着将瞬间热度转化为持久吸引力的挑战。比如,有的盲目跟风,有的热衷搞短线经济,还有的开业时门庭若市,不久便门可罗雀。因缺乏长远规划和持续良好运营,首发优势往往“昙花一现”。要持续保持首发优势,必须处理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塑造新优势,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不断增长。
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蓬勃发展
首发经济的兴起,揭示了原始创新能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助推高质量发展,要为首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推出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的首发经济政策体系,结合不同类型首发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品牌打造、资金支持、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为首发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同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优化与首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通关、检验、活动举办等制度体系,护航首发经济发展。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战略,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自主品牌消费。鼓励我国品牌主动入驻国际品牌集聚地,扩大全球影响力。支持搭建国际性商务平台,为本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把握首发经济带来的机会和优势,在老字号品牌的营商业态、文化内涵、传人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让中华老字号品牌焕发生机活力。鼓励中华老字号品牌跨区域首发,大力拓展品牌推广和销售的渠道空间。鼓励网红品牌向线下开拓市场,适应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趋势,加强品牌与消费者间的现实空间互动,增强网红品牌的消费能级。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针对首发经济的特点和属性,构建专业服务生态圈,加快发展首发经济领域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支持专业机构开展全国首创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全球传播推介、行业高峰论坛等,加强首发经济宣传推广,提升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专利、品牌、技术等创新成果,最大程度确保地区和企业的“首发”权益。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