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将人民性的价值导向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开创的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力,鼓励人民群众在生产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大胆实践。要健全完善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出台资金、税收、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优惠政策,为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要搭建创新平台,延伸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链条,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要及时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先进典型中激活先锋力量,把人民群众的丰富智慧和无限创造力凝聚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以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建共治共享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既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也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着力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要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理论宣讲、典型示范、实践展示等形式宣传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自内心信服马克思主义、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细化到一项项具体工作中,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落实到一个个具体行动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新征程上,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