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年轻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强调“关键是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殷切期待,也为年轻干部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指明了努力方向。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对其成长成才的要求也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履职能力、斗争精神、纪律作风、拒腐防变等方方面面。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成长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但归根结底,关键要始终不忘初心使命,脚踏实地,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虚心用心。从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就是要求年轻干部虚心用心问计于实践、求教于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以谦虚态度躬身实践、科学精神认识规律、务实作风推动工作。年轻干部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群众智慧,既要学习群众语言,听懂“百姓话”;又要掌握群众方法,学会“土办法”;更要领悟群众智慧,用好“金点子”。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深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年轻干部不抓紧加油充电,不主动学习适应,就会陷入自以为是、盲目自大的泥淖。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历练;有的满足于“本本主义”,习惯于“纸上谈兵”;还有的沾染官僚习气,脱离群众。这些都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只有以人民至上、民生为大的价值理念,大智若愚、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才能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硬功夫,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秉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虚心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年轻干部学历高、思维活,但往往缺乏实践历练,更需要以虚心的态度扎根实践沃土、汲取群众智慧。基层有真经,一线有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也有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和丰富经验。学会“沾泥巴”“带泥味”,多交基层一线的群众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这就要求年轻干部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常怀虚心、贵在用心,将自己作为“一滴水”融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切实做到与群众心连心。把拜群众为师作为成长的必修课,突破思维定势,发现和借鉴来自群众的闪光智慧和管用妙招,在躬身求教中增长才干,在为民服务中锤炼作风。年轻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像谷文昌那样“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真正把根扎在群众之中。要学会真调研、察实情,从一线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想摸清民情民意,就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用好调查研究这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往往导致“好心办坏事”,甚至出现“群众不买账”的尴尬情况。年轻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认真倾听群众最真切的所思所盼,了解掌握基层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发现挖掘一线最富创造性的典型经验。要掌握“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调研选题要“深”,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作风要“实”,真正沉到基层一线;方法要“细”,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分析要“准”,准确把握问题本质;成果要“效”,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创新调研方式方法,不仅用好蹲点调研、座谈交流、群众来信等老方法,也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手段,让掌握情况真实可靠、分析研判精准深入、对策建议切实可行,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干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最讲“用心”。用心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要求,只有用心,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只有用心,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些重要论述,既是赤子之心的真情流露、初心使命的真切表达,也是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年轻干部做到“用心”,首先是“上心”,就是要始终牢记民生小事也是“国之大者”,时刻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工作,把人民急难愁盼、安危冷暖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其次是“用情”,就是要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始终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以真心真情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最后是“用力”,就是要强化责任担当,主动干事作为,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以实干实绩回应群众呼声,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作者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