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激发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纵观科技发展史,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呈现出鲜明的“年轻”特征——不仅是技术本身的快速迭代,更是创新主体的代际更替。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其“年轻”属性尤为突出。从20世纪中叶人工智能概念诞生至今,这一领域经历了多次理论范式的革新,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认知边界的拓展和应用场景的重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算法创新、数据资源的协同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实现从模仿人类智能到拓展智能边界的历史性跨越。这种加速演进的态势,使人工智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领域。
更深层的“年轻”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认知体系的持续挑战与重塑。从最初对智能本质的探索,到如今对创造力、理解力、意识等核心问题的追问,人工智能不断推动我们重新审视智慧的内涵与边界。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认识论层面的变革——它促使我们思考:智能的本质是什么?理解与创造的边界在哪里?人机协同的未来将如何展开?这些永恒而常新的命题,赋予人工智能以持久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之所以是年轻人的事业,根源于创新规律与青年特质的内在契合。创新理论告诉我们,颠覆式创新往往来自对既有范式的突破,而青年群体恰恰最少受到思维定式的束缚。当代青年成长于数字文明的浪潮之中,他们的认知结构、思维模式与智能时代的要求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青年群体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思维活跃开放、学习能力强劲、敢于挑战未知。在人工智能这个高度交叉融合的领域,需要的正是这种跨越边界、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
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实践看,青年已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还是应用创新的快速迭代,青年研究者和创业者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我国各地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活跃着大批青年才俊,他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算法优化、模型创新、应用落地等各个环节贡献智慧。这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创新规律的必然体现。青年时期是创造力的黄金期,思维最为活跃,最容易产生原创性成果。正如科学史所揭示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诞生于研究者的青年时期,在需要大量创新突破的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的作用更加凸显。
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审视,让青年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力军,关系到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制高点。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已从单点技术竞争演变为体系化能力竞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布局,力图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占得先机。我国虽然在应用创新、场景落地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但在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掌控等方面仍需加快追赶。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需要的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原创性突破。这恰恰需要年轻一代的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
培养青年人工智能人才,需要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特征的新型教育体系。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数理基础、计算思维、系统工程、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国内高校在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已有诸多探索,通过设立交叉学科专业、开展项目制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等方式,努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同时,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让青年在真实的研发环境和产业实践中成长。各地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服务,为青年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舞台。
值得深思的是,技术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人工智能在极大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算法的公平性、数据的隐私保护、技术的伦理边界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答案。青年科技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始终坚守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是增进人类福祉、促进文明进步,而非制造对立或加剧不平等。只有坚持科技向善,才能确保人工智能真正造福全人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竞争。谁拥有了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队伍,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广大青年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征程中勇当先锋。既志存高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又脚踏实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能力,在自主创新中贡献力量,努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生力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智能时代,年轻一代大有可为、必有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必将实现新的跨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与社会智能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