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
梁思礼17岁留学美国,25岁博士毕业,同年9月在听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毫不犹豫放弃美国优渥的工作,立刻回国。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再到使命必达的“东风快递”,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就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
矢志传承爱国基因
梁思礼是梁启超先生的第九个孩子。得益于开明的家庭教育理念,梁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喜欢给孩子们写信,在400余封家书中,有一封信的内容是“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后来,梁思礼回忆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度过。1937年目睹了母校南开中学被日军轰炸,这成为他抹不去的少年记忆。母亲告诉他,父亲生前希望孩子中有人学习科学技术。1941年高中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这一年他17岁。
“留学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工业落后,所以想学一门工业技术,学成回国出力”。1943年梁思礼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主修无线电,以后又学自动控制。
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
1949年,梁思礼顺利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当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他果断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决定回国参加祖国建设。9月24日,他在旧金山登上了归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
航行期间,梁思礼和同伴们从广播中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旗是五星红旗的消息,大家欣喜若狂,说要开一个庆祝会。梁思礼等人找来白布,用红墨水把布染红,又用黄纸剪了1大4小5个五角星,凭想象把大五角星放在红旗中间,小五角星放在4个角,简单而庄严,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内心的激动。
梁思礼讲过:“我离开(美国)时的感情,只有期望,没有留恋”。当年和他一起留学的一位好友,选择留在了美国,任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参与设计美国“民兵”洲际导弹。他任中国航天工业部的总工程师,搞中国自己的洲际导弹。地位相当但收入相差很大,好友年薪几十万美元,住高级别墅,他却住普通单元房。有人问,对此有何感想?梁思礼答道,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
主持或参与多项第一
梁思礼回国后,先是在邮电部从事技术工作,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设工作。直到1956年,梁思礼才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这一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之年。3月,梁思礼负责新中国第一个科技规划《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喷气技术”(即导弹与火箭)部分的起草。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梁思礼任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成为第一代航天人。这一年11月,梁思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国的导弹研发之路从零开始,注定充满坎坷。梁思礼回忆:“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1959年,中国开始仿制苏联P-2导弹,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之一,负责系统仿制和人员培训工作。其间由于两国关系恶化,苏联撤回了专家并带走了全部教案和技术资料。抱着一定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导弹的决心,再困难也要干下去。梁思礼与梁守槃等专家一起迎难而上,成功解决了超差代料问题,研制出了具有替代性的合格的国产燃料、材料和元器件。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1059”(后被命名为东风一号)在酒泉试射成功,射程比P-2导弹还要远一半。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弹,迈出了我国导弹事业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东风二号导弹进行首飞试验。当天导弹发射后,过了几秒却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然后是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完全失控,69秒后导弹坠毁……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导弹发射以失败告终,给梁思礼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之后,梁思礼等人总结经验,重新再搞,储备很多预案,在经历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后,东风二号终于在1964年6月29日发射成功。也正是那次失败,使他认识到导弹这么复杂的东西,必须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搞,推动了梁思礼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问世。他提出,“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统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试验出来的”。这个学科已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紧接着,梁思礼作为主任设计师,参加了东风二号甲导弹和核弹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外媒曾嘲笑其“有弹无枪,一通瞎忙”。由于东风二号采用的是苏联导弹的无线电横偏校正系统,该系统局限性明显。发现问题的梁思礼和同事们决定采用双补偿和横向坐标转换装置,成功研制出了全惯性制导系统,排除了地形的干扰,制导精度也得到极大的提高。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2A导弹,经过896千米的飞行,核弹头在靶区上空569米的预定高度实现核爆炸,震惊世界,从此中国成为了真正具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洲际导弹是国之重器,梁思礼在结束“两弹结合”工作后,又转战研发东风五号。1976年至1978年,梁思礼担任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后来又集中力量研制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并参加了多次飞行试验和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首飞试验。“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1981年以后,梁思礼大力推广航天软件工程化,这使后来的神五、神六、神七、神八、神九、神十等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达到了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
(摘编自5月12日《学习时报》 李军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