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囚歌宣示的革命信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1-06-08 09:22

60171623029348520.png

宋绮云及其家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叶挺1942年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中所作的《囚歌》,慷慨壮烈,大义凛然,宣示其坚定高昂、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与信仰,体现出其永不放弃的初心和使命。其实,每一位革命烈士的经历都是一篇壮丽激昂的诗章,一首响彻云霄的战歌。从恽代英的《狱中诗》到叶挺的《囚歌》,从周文雍的《绝笔诗》到刘伯坚的《带镣行》等等,黄金白玉般的字句铿锵有声、熠熠闪光,体现了共产党人气吞山河的豪情、视死如归的气魄,极大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熊亨瀚,1894年1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鲊埠镇五羊坪,中学时代参加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他担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馆长,是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委员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长于宣传教育工作,为开展湖南的大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熊亨瀚奔走于湘鄂之间,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革命与反革命的分野日益扩大,斗争愈演愈烈。在这紧急时刻,熊亨瀚先后潜伏岳阳和武汉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9月,他在武汉的行踪被湖南益阳清乡督察员吴觐光侦悉,吴觐光电告省督办署“呈请拿办”。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即密电通知武汉卫戍司令部,请他们会同吴觐光捉拿熊亨瀚。

  11月7日,熊亨瀚于武汉鹦鹉洲渡江处被捕。在武汉卫戍司令部,他被提审4次,备受折磨,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把敌军法处长驳斥得哑口无言。他在狱中自知必死,便写下自挽联一首: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为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嘱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1928年11月27日,武汉卫戍司令部以“该犯犯罪事实,均在湘省,亟应解回归案讯办”为由,将熊亨瀚押回长沙,交湖南省清乡督办署军法处审讯。当晚,湖南清乡督办署连夜审讯,试图撬开他的嘴巴。熊亨瀚大义凛然地说:“杀就杀,何必多说!”军法处以无证据,不便问罪,报告湖南军阀何键。何键说:“‘熊亨瀚’三字,就是罪证,不必更问,枪决就是。”

  11月28日清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亦作“石子”)岭头,一派肃杀凛厉气氛。在大批敌兵押送下,熊亨瀚神态自若,昂首步向刑场。他时而凝望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楚地南天,时而注视着他学习过、执教过的长郡、育才两所中学。这两所学校的老学友、老同事也闻讯赶来同这位良师益友诀别。当看到弟熊熙才夹在人群中哭泣行进时,他沉重而清晰地说道:“三伢子,好好保养父母,我去了!”他大步走到岭头一株大树下,回过头厉声说:“就在这里动手吧!”然后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工农万岁!”“共产党万岁!”连续两声响枪响,这位三湘人民的一代之雄壮烈牺牲,年仅34岁。

  “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宋绮云,1904年出生于江苏邳县。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邳县,宋绮云首先响应,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1920年,他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0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派往南京从事地下工作,后进入杨虎城部工作。

  西安事变前夕,宋绮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事变发生后,他利用《西北文化日报》,全面介绍事变的起因、经过,积极评价事变的实质和意义,广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41年底,宋绮云与妻子徐林侠及他们8个月大的幼子宋振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的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和贵州息烽集中营。

  宋绮云被捕以后,敌人软硬兼施,妄图动摇其革命立场。宋绮云庄严宣布:“本人抗日无罪,除非无条件释放,别无可言。”敌人恼羞成怒,报请将他处决。蒋介石虽然一直不忘宋绮云在西安事变中的揭底之恨,但又不肯轻易丢掉共产党的这一重要人犯,结果批复“和杨虎城案一并处理”。

  “我决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这是1941年刚入狱不久的宋绮云写下的小诗,表现了自己绝不屈服的崇高品质。宋绮云在被监禁的8年中,三易重庆监牢,两次被押赴贵州,写下许多感人的诗篇。他还曾以诗会友,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1944年到1947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监狱曾囚禁过国民党“青年将校团”的6名发起人员。这些国民党青年军官不满蒋介石的腐朽无能,欲仿效日本少壮军人的行为,秘密组织“青年将校团”,以陈诚为靠山,推翻蒋介石并取而代之。后因事泄,他们被蒋介石逮捕入狱。当时监狱临时党支部认为,这些青年军官虽不倾向革命,但同蒋介石有矛盾,只要善于引导和教育,是可以争取过来的,于是决定让宋绮云去做他们的统战工作。很快,宋绮云便和王凤起、梅含章等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1946年戴笠死后,这些青年军官经多方活动,终于有被释放出狱的希望。宋绮云得悉后非常高兴,进一步鼓励他们,出狱后要为全中国劳动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参加打倒蒋家王朝的斗争。

  在王凤起、梅含章等获释出狱时,宋绮云满怀深情地以诗相赠,鼓励他们为国为民坚持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他写给王凤起的诗曰:“羡君壮志夙凌云,运筹帷幄实惊人。英雄当为正义战,阋墙幸勿助波尘。”对梅含章,宋绮云除写了一首长诗外,还特意书写《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一文相赠。该文共1400多字,不仅文辞优美,引经据典,借古喻今,还通过揭露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黑暗,表现了作者乐观的革命精神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王凤起、梅含章怀着对宋绮云深深的感激和惜别之情,回赠了一首诗:“牢里相处亲又亲,共话肺腑期有成。临别千里铭座右,誓将热血报知音。”出狱以后,这些青年军官利用其特殊身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

  1949年9月,胜利的曙光已经映红了天际,新中国即将诞生。但是,雾都重庆仍处在黎明前的极端黑暗之中。行将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垂死挣扎,终于对杨虎城将军,对革命志士下毒手了:1949年9月6日,宋绮云与妻子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及杨虎城一家三口一起惨遭杀害。

  (摘编自《党史纵览》2021年第5期 叶介甫/文)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