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大力倡导并终身躬行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里说的调查研究,不仅仅是深入实际、深入农村、工厂、学校、街道,更是要多读书、广读书,在史籍学海中进行“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的过程中,对书中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载、评论等,都习惯把载有与此相同内容的书都找出来,一种一种地读,并用唯物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
他对担任他古籍助读工作的北大中文系芦荻老师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像《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里,都写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又写了刘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而每一部史书,都是由继承的新王朝的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里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同时,封建社会有一条“为尊者讳”的伦理道德标准,凡皇帝或父亲的恶行,或是隐而不书,或是把责任推给臣下或他人。譬如,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
不过,虽认为《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做证实历史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毛泽东认为,洋洋4000多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形、生产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这是他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也就是在读了全部二十四史、各朝纪事本末等大部头史籍,以及大量的稗官野史、笔记、小说、随笔后得出的结论。
毛泽东在书籍、知识的海洋里很下功夫。他说:历史书籍要多读,多读一本,就多了一份调查研究。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否则就读不好,弄不清历史发展的头绪。他认为,书读得多了,又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就会尊重历史、维护历史,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摘编自6月18日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徐中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