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谷文昌的“计较”与“不计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5-15 11:10

几十年来,每逢春节、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福建东山百姓们至今未变的习俗。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谷文昌永远活在了百姓心中?从他计较与不计较的些许侧面中,也许会有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东山县买回了一辆旧汽车。谷文昌交代秘书:“车子出门要登记,不管是谁,无三不出门。”然而,不可能总会凑齐3个人,因此谷文昌难得坐车出门。谷文昌总是骑一辆自行车下乡调查、劳动,他说:“还是单车用起来方便,和群众容易搭话。”

1962年,经过十余年的治沙造林,几乎累垮的谷文昌被上级强令去漳州检查身体。通讯员陈耀水陪着谷文昌到了漳州接待处登记住宿时,按规定谷文昌可以住有卫生间的房间,但听说住一个晚上要10元时,谷文昌连连摆手说,何必住这么贵的房间,不能增加东山人民的负担!于是两人找了一家很差的旅社,住一晚每人只要1元2角。谷文昌计较的是,一粥一饭,每一个铜板都来之不易,在生活和待遇上挥霍浪费,就是加重人民的负担,对群众劳动血汗的亵渎。

谷文昌在龙溪地区任职时,由于物资匮乏,买啥都得凭票,儿子谷豫东在高中同学怂恿下以父亲的名义买了烟。谷文昌得知此事后,不仅狠狠地训斥了儿子,还领着他到小卖部向阿姨道歉,检讨自己没教好。谷文昌进一步明确了家规:不允许揩公家一点油,不允许沾自己一点光。

1969年,谷文昌全家被下放到宁化。妻子觉得委屈,谷文昌则说,当初南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为人民服务,个人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女儿谷哲慧面对家庭境遇也心灰意冷,对加入组织心怀顾虑,谷文昌得知后,耐心开导女儿:“一个人不能没有信念……不能因为受了委屈,就丧失信念。”

谷文昌妻子史英萍是南下干部,1952年转薪时定为行政18级,每次遇到提职、提级、调工资时,谷文昌就首先反对。他多次对妻子说:“不要计较职务与工资,和群众相比,咱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很高了。”32年工作中,史英萍的职务、工资级别都没有提升过。1964年,谷文昌调到福州任林业厅副厅长,有关部门提出可以将当临时工的女儿谷哲慧转为正式工,随父亲一起去省城。谷文昌坚决不同意,他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后来谷哲慧的多次转正机会,都被谷文昌叫停,15年后才成为正式员工。

(摘编自5月11日《人民政协报》 王厚明/文)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