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有两栋被烧毁的房子,生动诠释着苏区干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苏区精神。
第一栋被烧毁的房子,是兴国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胡灿的家。胡灿是兴国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领导了兴国农民武装暴动,参与组建中共兴国支部。
1924年,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本家堂叔胡谦看中胡灿家的一块宅基地,想要以临街饭店和封官许愿为诱饵换取,遭到胡灿的断然拒绝。胡谦只得在旁边盖了一栋小洋楼,题名曰“颐养轩”。后来,胡灿在战斗中负伤后回家养伤,盖了三间土坯房,正好在颐养轩对面,题名“也是居”,大有与颐养轩针锋相对的意味。
1929年4月,国民党军侵入兴国县城,胡灿率领革命武装坚持游击斗争。敌人气急败坏,将“也是居”纵火焚毁。胡灿的妻子赵次如托人把房屋被毁的消息告诉他,胡灿只写了一首诗安慰妻子:“房子烧了不要紧,只求人在值千金;共产主义定实现,阶级仇恨记在心。”
当年底,胡灿率领游击队收复县城后,准备在烧毁的房屋原址把房子重新建起来。当时很多战友劝他在城内挑选一处好的住址,或是由公家帮助他重建新房。胡灿婉拒了战友们的好意,坚持将烧坏的“也是居”修复重建。
1932年,胡灿遇害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县民政部门根据政策拨款给赵次如重建新房,她却把钱退了回去。她说:“无功不受禄,政府还是把钱用到国家建设上去吧,我有三间土屋遮风挡雨足矣。”
第二栋被烧毁的房子,是兴国县长冈乡贫农马荣海的家。1933年春天,马荣海的房子因失火被烧毁。正当束手无策时,长冈乡苏维埃政府通过互济会给他捐了6吊钱,帮助他盖起了两间新瓦房。
1933年11月,毛泽东来到长冈乡做调查,看见路旁两间新瓦房,好奇地问老乡,现在是革命战争时期,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怎么有钱盖新房呢?马荣海感慨说,这是乡苏政府帮助自己盖的新屋,自己一文钱都没有花。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报告,提到“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并且赞扬长冈乡政府:“这样的乡政府,是真正模范的乡政府!”
如今,马家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他们始终没有把这两间泥瓦房拆掉,静静守护着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的历史见证。
(摘编自10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余敏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