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时时放心不下”来源再探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4-01-02 14:53 作者:陈旭楠 唐闻晓

2022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时指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百年变局,一件事一件事出来,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对变化莫测的形势要有一种底线意识、危机意识,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位革命前辈曾说过这样的话,‘时时放心不下’。我听了很有共鸣。”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紧接着,新华社、求是网、央视等官媒针对“时时放心不下”发表了系列重要评论,指出“时时放心不下”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杜绝麻痹松懈、侥幸懈怠心理,切实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各地党员领导干部也开始经常性使用“时时放心不下”。由此“时时放心不下”已成为当下时政的热词。

对于党史学者来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总书记讲话作注解考源流,“时时放心不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上述重要讲话中提到的这位“革命前辈”是谁?他是何时提出“时时放心不下”的,目前没有专家给出答案。因此,通过严格缜密的考证得出历史的答案,为现实提供资政,是党史学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鉴于此,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学习时报》先行一步,在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考察调研和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不久,于5月6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时时放心不下”来源的追问》,该文对“时时放心不下”的来源和“革命前辈”归属作了一番考证,认为聂荣臻、任弼时、焦裕禄、周恩来等都有可能,但纵览全文,作者并没有找到以上几位革命前辈确切说过“时时放心不下”的史料,所述均为推测之论,提到的旁证也实证力不强,由此,作者也在文中承认自己“没有得到确切答案”。这便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笔者尝试通过深入爬梳史料,在其基础上作更深入细致的考证,期望寻获答案。

在尽了一番“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功夫后,笔者已基本考证出这位前辈系开国大将黄克诚,试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述。

第一,“时时放心不下”的语源。作为语体,“时时放心不下”一语问世应不晚于清代。清人随缘下士所编小说《林兰香》第三十八回即说道:“却说耿朗自惊梦之后,着实思念梦卿。虽日日计议军机,却时时放心不下。”经传统鼓书《明英烈》整理的《朱元璋演义》第三十七回也提到,朱元璋“惦念郭光卿,时时放心不下。张玉一提先取滁州,朱元璋恨不能一时打回去”。革命文学《延河在召唤》曾提到,“党支部委员李大爷时时放心不下肚里已经怀上驹的大白马”。其余历史演义小说、革命文学中提及“时时放心不下”的不可计数,但其表述的意思与“革命前辈”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无直接联系,因此还需继续往下探寻。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探寻一句话的出处,有如“大海捞针”,笔者认为要追溯“革命前辈”的归属,还是当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寻觅。

笔者长期关注和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论述,资料卡中有这样一条史料,为“革命前辈”的归属考证打开了突破口。1995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了对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专访,当主持人迪雅问及习近平言行沉稳的原因是否来自个人经历时,他回道:“这个跟工作、跟自己的经历是很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你有一份担子,责任感要重大。有一位老革命家讲:你工作起来要时时放心不下。确实我们感觉到时时放心不下。”这里,习近平提到的“老革命家”“工作起来”等,与2018年10月《人民日报》文章中提到的“时时放心不下”来源表述是一致的,兹抄录相比如下:

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回忆他在地方工作时春节不回家团聚、仍然守在岗位上的往事。当时有位老领导问他原因,他说:“春节怎么回家啊,回家了有事了,我不还得跑回来,省得折腾了,我得随时准备有事啊。”这位领导同志解释说:“我是按照一位老前辈的话来工作的。这位老前辈说,我们的工作状态就应该是时时放心不下。我听到这句话,就一直作为座右铭。”

由此可以看出,两处提到的提出“时时放心不下”的这位“革命前辈”应系同一个人,他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许多领导同志,都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其在党内应该是具有极高声望和地位的。

第三,黄克诚首提“时时放心不下”。突破口已经打开,那么,究竟是哪位“革命前辈”呢?笔者遍阅党史人物年谱、文集、日记、回忆录、传记等,终于查得一桩确凿史料。1987年,开国大将黄克诚的女儿黄梅在《当代》杂志发表了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其中记述道:“父亲说,做一名好干部,特别是一个好的基层‘父母官’,要紧的一条是要‘时时放心不下’。”依据黄克诚在党和军队中的地位和声望,那位“革命前辈”应该就是黄克诚。这里需对黄克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便于各位同志对“时时放心不下”何以为黄克诚所提出有一个初步了解。

黄克诚,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并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并参加了长征。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均担任过要职,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在地方和军队也都担任过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黄克诚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第二书记,中央军委顾问,于1986年逝世,中央在讣告中认定其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黄克诚的一生正是以“时时放心不下”为准则,他时时放心不下人民的安危冷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抗日战争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阜宁县农民久受海水倒灌之苦,常常粮食颗粒无收。黄克诚知道后,亲自率部队组织群众修建堤坝,当年粮食即实现丰收,至今当地人民还对黄克诚深深感恩和怀念。他时时放心不下工作职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克诚担任中央纪委第二书记,虽已双目失明、年迈体弱,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依旧鞠躬尽瘁、日夜辛劳,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健全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严肃党纪党风,付出了巨大精力,作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在他1980年发表的讲话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受到党员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是“时时放心不下”的实践者和力行者。早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将“时时放心不下”运用在实际工作中。1992年7月,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藤山弄,100多户居民因为供水管径太小,水压上不去,饱受断水之苦。居民们给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了一封信,反映用水难题。习近平见信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了解情况,马上解决问题。很快,现场勘察的队伍到了,供水管线的改造方案定了。接着,工程队破土动工,在连日高温下加紧作业,8月7日为居民们接上了自来水。全市的工作千头万绪,百来户居民的用水问题也许算不上大问题。但在习近平眼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要求身边的干部牢记:百姓的事,要时时放心不下。2007年6月28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调研防汛防台工作时强调:“防汛防台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例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历程中不可胜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对人民群众“时时放心不下”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实写照。

(摘自2022年第5期《理论与当代》)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