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身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光辉表率。
一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毛泽东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他以身作则,厉行勤俭节约,衣物总是缝缝补补,一件睡衣穿了多年,上面补丁摞补丁。他崇尚简单,反对铺张浪费,粗茶淡饭是常态;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常说:“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1937年11月,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因生活困难,曾致信毛泽东,欲在延安谋得一官半职。毛泽东在回信中明确表示:“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对于其他亲属的类似请求,也都一一婉拒,他深知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会破坏党的纪律,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毛泽东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厌恶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延安时期,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与广大军民同甘共苦,吃的是粗粮野菜,住的是简陋窑洞,但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反而乐在其中,积极带领大家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保持着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居住的中南海菊香书屋,陈设简单,家具大多陈旧。他对子女的教育也贯穿艰苦朴素的理念,要求他们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即使在困难时期,毛泽东也要求子女和全国人民一起共渡难关,不允许他们享受任何特殊待遇。有一次,李讷在学校吃饭,由于粮食定量不够,经常吃不饱。卫士长心疼她,偷偷给她送了些吃的,毛泽东知道后,严厉批评卫士长,他说:“别人能吃苦,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
“爱子,教之以义方。”毛泽东重视亲情,对家中的长辈和兄弟姐妹心怀敬意和牵挂。但这种亲情绝不是溺爱和纵容。他希望通过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并没有为他安排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让他到农村去,和农民一起劳动,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之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志愿军,毛泽东虽然心中不舍,但还是支持儿子的决定,展现出一位父亲的深明大义。在对待亲戚朋友方面,毛泽东希望亲戚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依靠他的关系谋取私利。对于那些试图利用他的关系走后门的亲戚,毛泽东会严厉批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据考证,毛泽东一共给子女写过28封家书,大到理想、前途、事业、婚姻,小到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处处是父亲给予孩子的关心和指导。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孩子返回湖南长沙故里。1930年杨开慧不幸牺牲,毛岸英等三兄弟辗转由湖南党组织秘密送到上海。1936年,毛岸英、毛岸青被送到苏联学习。直到1937年11月,他们才与在延安的父亲恢复了书信联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毛泽东也时常惦念着远方的儿子。
毛岸英在莫斯科学会了俄语、英语和法语的一些日常用语,还在业余读书小组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儿童院的团支部书记。毛岸英的快速进步是毛泽东之前不曾料到的。1941年1月31日,他抽空给在伊万诺夫市上中学的两个儿子写了一封长信。
这封信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多年未曾谋面的子女的牵挂和爱。在信里,毛泽东写道,“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他教育孩子们在年轻的时候应“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要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接着,毛泽东又从学习谈到了做人的道理。他深知岸英、岸青的身份特殊,特意告诫他们要加以防范,“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
信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这段话是该信通篇的基调。我们在信中看不到那种严厉的命令式语句,而是一位父亲的宽容与殷殷期待,像朋友一样与子女交流,还传授了自身博览群书的经验。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好自己的亲属子女,摆正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家风连着党风,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一个好的家风,我们的党才会更加纯洁,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三
毛泽东家风源于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幸福观。让党员干部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思想防线。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毛泽东以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力在家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和细化实施细则,使其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作风表现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激励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优良作风。
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学习贯彻党纪党规,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在调查研究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在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方面,精简务实,提高效率;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做到廉洁自律、艰苦朴素。通过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行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方式,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认真对待群众的举报和意见,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党纪党规的认知,让群众明白作风建设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作风建设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作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毛泽东家风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党的优良作风的光辉。今天,我们从毛泽东家风故事中汲取营养,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以实际行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作者单位:贵阳市委党校)
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和毛岸英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的合影。
(资料图片)
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的毛泽东故居。 喻名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