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系列文摘8

陈毅: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5-19 10:44 作者:袁宝君

efb60348-b497-43d8-bd6c-324402c3fd74.png

1950年,陈毅与家人在上海合影。

陈毅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他坚持原则,曾先后两次与父母“约法三章”,要求家人不搞特殊;他教育子女树立远大志向,厚植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特别是他的“教子诗”,堪称家教、家风的经典之作。

一切从人民出发

陈毅一直把人民比作“重生亲父母”,“一切为人民”是他一生最尊崇的信条和对儿女最大的要求。

1949年5月10日,上海解放前夕,陈毅作了一次入城纪律报告。对于解放军进入上海的纪律,他重点强调了两条:一是市区作战不许用重武器;二是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得进入民宅。对不入民宅这一点,有些干部想不通,说遇到下雨、有病号怎么办?他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这正是其一贯坚持“一切为人民”的体现,更是对人民的极大尊重。

陈毅不仅自己坚守为民情怀,还要求家人凡事都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1951年4月,他因病住院,其间,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如有亲友来沪探望必须按例招待:“儿为一工作人员,更不可能破格办事,这方面均要求知我谅我,不以为罪。”

陈毅非常注重教导子女长大后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他与妻子张茜育有三子一女:陈昊苏、陈丹淮、陈小鲁、陈珊珊。有一次,他给陈小鲁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贯穿着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就是毛主席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讲完后,他郑重地对陈小鲁说:“你要牢记这一点呦!长大了要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陈毅还教育子女要将个人的道路选择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1958年春,长子陈昊苏上高二,他作为家长应邀到学校作报告时讲道:“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如果这种选择符合了人民的愿望,也就是顺应了历史进步的要求,那就能够决定性地帮助这个人赢得人生事业成功。……走建设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路,就是你们能做出的正确选择,同时也能经受住历史对你们的选择。”一年后,陈昊苏即将高中毕业,他觉得自己擅长文科,考文科更有把握。但陈毅却从建设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建议:“现在国家最需的是工科人才,向高级科技进军是时代的召唤。我年轻时上过成都甲种工业学校,想要走发展科学和实业报国的道路,但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学工科报国无门,所以才转而投身革命。现在是新中国的时代了,正在下决心解决发展科学推动经济建设的问题。若选择工科,就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最大的贡献。”陈昊苏听后,打定主意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科专业,决心做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人。

两次与父母“约法三章”

陈毅经常对干部说:“干部亲属的言行,在群众中有很强的说服力。”他始终克己奉公,不公器私用,并曾先后两次与父母“约法三章”,劝诫父母一分一毫须公私分明,绝不能搞任何特殊。

上海解放后,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他的父母从四川老家来到上海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但是他和妻子张茜工作都很忙,不能经常陪伴父母。时间一长,两位老人在家就有点待不住了,想到外面多走走看看,于是,便瞒着他,每到周六下午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打电话,请其陪同游览。陈仁农为方便带老人各处观光,就私下联系陈毅秘书备好车。陈毅得知后,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坦率地对父母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革命纪律。”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父母“约法三章”:“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两位老人表示接受,并严格遵守约定。

1954年,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从上海调至北京工作。他想到自参加革命后就与父母聚少离多,想把二老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为其养老。但其父母在北京住久了又开始眷恋故土,决定回成都定居。临别时,陈毅百感交集,依依不舍,讲了很多关切的话语。最后,他对父母说:“别人都很尊重你们,把你们当作革命的老人。你们这次回去,我又想到三条,不知道能不能行?”其父理解儿子,问道:“又有‘约法三章’?好,说给我们听听。”他便开口直言道:“一、回川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惊动当地政府;二、做普通的公民,不惊动邻里;三、坚持原则,不为亲友的无理要求牵线搭桥。”两位老人回到成都后,托人在兴隆巷的一个大院里租了两间私房,像普通百姓一样悄无声息住下,一住就是好几年。除了部分亲友外,谁也不知道这里住着陈毅的父母。

陈毅曾说“革命乃大孝,努力事戎行”,他已将对父母、亲人的爱,升华为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大爱。

以诗言志教儿女

陈毅素有“元帅诗人”的美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时常通过诗词教育子女树立远大志向,勉励他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告诫不要忘了父辈创业的艰难,不允许享受任何特殊的照顾。

长子陈昊苏曾回忆:“父亲有暇和子女沟通的时候,谈论得最多的便是古今诗词,或问子女对自己新作的感受,或以诗词中的微言大义对子女谆谆教诲。”有一次,陈毅用唐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来说明革命成功之不易,告诫子女不要躺在父辈的功劳簿和地位上,要永远同群众打成一片。他还用“读书没有理想是空的,花盆难载万年松”和“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等诗句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理想,要经风雨见世面,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陈毅多次作诗教导子女。1961年夏天,次子陈丹淮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毅因公事无法送行,想到孩子是首次只身出远门,遂写下《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一诗,将它寄到已去大学报到的陈丹淮手里,告诫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诗中写道:“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他对子女严加要求,既要“学马列”又要“学技术”,要求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忌成为游手好闲、过寄生生活的纨绔子弟。他还嘱咐孩子们:“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他希望子女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字里行间尽显深切期盼。

在另一首题为《示儿女》的诗中,陈毅写道:“应知重实际,平地起高楼。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在鼓励子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志向的同时,他又教导他们:“接班望汝等,及早作划筹。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殷殷之言俱系革命事业,寸寸丹心皆为家国情怀。

(摘编自2024年6月21日国家档案局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