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全民族抗战的动员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7-07 10:14 作者:王中明

4eb6d71e-d3ec-4da3-bd30-43a47492c592.png

北平学生的游行队伍。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华北事变 民族危殆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继续加紧侵略中国的行动,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化统治的同时,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企图独占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倾全力“围剿”长征中的工农红军时,对日本侵略者节节退让。日本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当时每期发行二十万份、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杂志《大众生活》上的一篇通讯写道:“空中,每天总有几次‘轧轧’的声音,仰起头就可以瞧清楚翅膀上的标志。它们故意飞得低低的环绕着全空。”“于是许多人便担心着不知道还有几天安静饭可以吃?会不会明后天便有一个‘亡国奴’的荣衔加到自己头上?”人们痛切地感到: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既然侵占东北的下一步立刻就指向华北,那么,再下一步势必要吞并中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1935年10月10日的日记中,悲愤地写下一首《重光歌》:“吾和你抬头试望,东北何方?辽沈何乡?白山黑水,是谁的封疆?三千万同胞,强者何法抵抗?弱者更何忍而投降?”“到如今,长城内外,是谁的国防?华北独立,华北自治……得寸进寸,得尺进尺?充彼野心,何难席卷长江,囊括珠江?哀哉中华,其亡其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影片《风云儿女》,正是在1935年拍成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歌迅速唱遍全国以至海外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唱出了当时中华儿女共同的强烈心声。

救亡怒吼 全国声援

华北事变使平津上空乌云密布,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更使人感到焦虑不安的是,南京政府和地方当局的对日外交都是秘密进行的,外人无从知晓。这更增强了人们的怀疑和猜测,感到坐卧不宁,不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事。大家都在问:国难当头,我们应该怎么办!还能够沉默不语吗?愤怒是时间积聚起来的。压抑得愈久,爆发力愈大。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便能将处处潜藏的怒火迅速凝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巨流,奔涌形成新的高潮。

1935年11月18日,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北平学联)成立。其中的共产党员虽然不多,但由于能顺应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和民众要求,在学生中又是能指明行动方向并且最有组织能力的,自然就担负起了登高一呼、统率全局的重任。12月3日,被南京政府任命为行政院驻北平办事处长官的何应钦到达北平。北平学联决定向他请愿,要求抗日救国。这就是一二九大游行的由来。12月9日,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到新华门向北平当局请愿。

在一二九北平学生斗争的影响下,从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杭州、上海、武汉、成都、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行动。风暴迅速蔓延开来,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群众运动。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

民族觉醒 各界救国

北平的一二九大游行后三天,97岁高龄的马相伯领衔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沈钧儒、邹韬奋等280多人在宣言上签名。宣言指出:“国难日亟,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下了!”“我们应该进一步的觉悟!与其到了敌人刀口放在我们的项颈的时候,再下最大的决心,毋宁早日奋起,更有效地保存民族元气,争取民族解放。”宣言虽然用的是“文化界”的名义,其实已大大超越这个范围,包括文化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银行界、法律界等方面的许多知名人士,反映出各界爱国人士正在抗日救亡这个目标下走向联合这个重要趋势。

各界救国会在这时相继成立。沙千里曾回忆:“为了更有力的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大家感到需要一个固定的形式把群众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之下,在千百万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上海各方面的救国会先后建立,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界群众也建立了各种救国组织。”

1936年5月末,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各地的救国会组织冲破南京政府的禁令,开展种种宣传和募捐活动,举行盛大集会,发表通电,出版刊物,使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8月10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写信表示,“诚恳希望一致联合,共同斗争,以挽救祖国的生命”。

中共领导 指引道路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讲道:“毫无疑义,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首先是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给了青年学生一个明确的政治方针;其次是红军到了陕北,配合了北方的救亡运动;再次是共产党北方局和上海等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这样,才使一二九运动发生,并使之在全国各阶层开展起来,形成了全民族救亡运动的巨大政治力量。”他生动形象地比喻说:“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他又深刻指出:“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一二九运动中的关键作用,一是政治引领。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号召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宣言反映了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使处于苦闷中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看到了挽救国家危亡的希望和应当遵循的方向。

二是行动配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28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重申八一宣言的主张。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由此开始看到一支新兴的抗日救国力量,这使他们受到鼓舞,知道自己的斗争不是孤立无援的。

三是组织领导。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占华北之时,中国共产党就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要求华北地区党员组织开展民族的革命战争,并对北平领导机构进行改组,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1935年11月北平学联的成立,使学生爱国运动有了公开的统一领导机构,其中还发展了党、团组织。正是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决定组织学生请愿大游行,广大爱国学生被压抑已久的抗日怒火,就像火山一样首先在北平喷发了,由此,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