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纪检监察 / 正文

让民法典走进群众生话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28 09:00 作者:李康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宣传好这部极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民法典,是当代法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担当。

要把握民法典的基本精神,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多国民的日常生活。民法典秉持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公序良俗、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起民事权利保护的基本框架,对各种民事权利作出了体系科学、逻辑合理、规范全面的制度安排。民法典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通过十多部民事单行法的整合,去粗取精,创新突破,聚沙成塔,完成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各种制度设计,筑起了民事权利保护的一道道屏障,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我国民事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律遵循,是我国人民个人私权利的基本保障,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法治支柱。宣传民法典,首先要宣传它的基本精神、基本价值理念和重大意义。

要根据不同对象,把握民法典宣传工作的侧重点。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总计七编、1260个条文,十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法律文件中体量最为庞大的基本法律。将体量如此庞大的民法典向社会公众进行普法宣传,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要在内容选择上动脑筋、下功夫,根据不同受众对象,有重点、讲方式、分层次地进行解读。具体而言,对于普通社会成员,要做到通过宣传民法典增强他们的权利意识。宣讲者要给他们讲清楚民法是什么、民法干什么这些基本问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民法典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了解自己享有哪些民事权利、这些权利如何行使以及权利受侵害后如何寻求法律保护。涉及具体的法律专业术语和技术性规则,宣讲者则要尽可能以通俗的语言、浅显的例子深入浅出进行讲解,以便他们能够听得懂。对于普通公务人员,既要让他们了解自己享有哪些私权利,又要结合本职工作分清公权力和私权利的边界,明白私权的边界就是对公权的限制,从而做到依法行政,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对民事权利了解不够而侵犯他人私权的情况发生。对于从事司法、执法工作的法律专业人员,由于本身具有基本的法律素养,因此宣讲时应注重专业性,注重讲解民法典和以前各民事单行法在规范设计上的区别,以及对司法裁判工作的影响,让法律专业人员尽快熟悉新的制度、理解新的规则,以便在日后的司法、执法实践中依法正确办案,提高司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要紧跟时代步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民法典。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民法典的宣传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宣传。除了传统的“面授”讲座之外,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立体地、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如开辟电视专栏推出民法典系列讲座,设立“法治文化墙”图文并茂地宣传,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进行文字和视频推送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推送发布信息,并制作成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短视频案例,更利于大众接受。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它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切实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