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纪检监察 / 正文

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深入人心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9 09:19 作者:朱启发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要实施好,必须让民法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必须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抓住关键,学习好民法典。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民法典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必修课,列入干部培训计划,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要抓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个关键群体。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坚持学以致用,开展工作必须考虑民法典的规定,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与界限,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要抓好青少年这个关键紧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民法典在大中小学法治课中的内容占比,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要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开展宣传。增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精准性,基本实现民法典普法宣传对各类人群的全覆盖,让全社会逐步了解民法典、尊崇民法典、遵守民法典。

多措并举,宣传好民法典。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主渠道作用。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注重运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载体,通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民法典。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医院、景区、公园等人群集中场所,利用电子显示屏、板报、墙报、橱窗、标语等宣传民法典相关知识,使民法典相关内容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到。要充分发挥文艺宣传润民心作用。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运用诗词、书法、美术等形式宣传民法典。要充分发挥农村广播的独特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活动,让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也可以了解民法典,畅通民法典宣传“最后一公里”。

加强阐释,普及好民法典。民法典是一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法律,必须加强阐释解读。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阵地,把民法典宣传宣讲活动开展到群众的家门口。组织动员法学法律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取法治咨询、法治讲座等形式,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选取与国家机关工作相关、社会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事案件,采取现场参加庭审和网上观看视频两种形式,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使生动的普法案例走进法治课堂。

注重实践,实施好民法典。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严格执法上,各级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遵守和落实民法典规定的各项制度,切实维护各类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公正司法上,要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提升民事检察质效,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全民守法上,人民群众、各类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民法典的各项规定,在民事活动中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在法律范围内处理矛盾纠纷,不得侵犯、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正行动起来,成为民法典的积极宣传者、忠实遵守者和坚定实施者,全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