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纪检监察 / 正文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14 08:35 作者:刘鹤挺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

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

法治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积淀下来的以一定核心价值观为持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思想、法治观念、法治价值取向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随着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要消灭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归根到底是为了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需要法治的保障,但仅有法律制度而缺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支撑的法治文化相匹配,社会公平仍然难以实现。应当认识到,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要求,而法治文化作为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内生动力,法治文化建设以何种价值观作为依赖核心,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紧迫课题。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法治价值观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法治价值是法律制度和规则中蕴含的价值,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强化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法治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既是维系法治信仰的主观基础条件,也是改变基层法治信仰的现实需求。

法治文化建设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文化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评价模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载体提供了根本的方向指导。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法治文化建设的灵魂依托和彰显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先进的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精神价值支持,人们通过先进的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孕育,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以法治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立法层面上要以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反映公众利益的良法为依归,以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观念和平等观念革除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封建特权思想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融入其中,构建良法善治的制度设计。在执法层面上要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实效。在司法层面上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充分发挥具体司法案件的教育引领功能,对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强制纠正,以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制度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的正义追求。

法治文化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社会基础、提供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必须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同时以司法的严谨、执法的严格来培育公民守法的自觉性,促进法治社会的发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基础,使人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价值认同上形成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广泛的共识,有效引领和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