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抓就业、促增收。
近年来,陕西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表现为“三个快于”: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脱贫人口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但也要清醒看到,收入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叠加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大背景,稳定、均衡提高群众收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唯有在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努力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落进群众的口袋。
首先是解决好就业问题,增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刚刚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着眼增进三秦百姓福祉,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了安排部署。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进一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通过稳岗拓岗,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做实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加大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力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同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确保劳有所得。
其次是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努力降低群众支出,增加“隐性收入”。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着眼于满足群众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医疗、“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下大气力破解收支矛盾。群众的支出减少了,也就等于“隐性收入”增加了。比如,在住房方面,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在医疗方面,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等。这些改革措施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将给群众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最终要落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按照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提低、扩中、调高”总体思路,落实好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按要素分配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评估调整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等等。这些关乎群众收入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必须紧盯不放、久久为功,千方百计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三秦百姓物质生活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