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全年得与失,填写年终考核表,这是岁末年初大家都绕不过去的事儿。有些基层干部感慨,“明明天天‘埋头苦干’,但在年度总结时能‘拿得出手’的亮点却屈指可数”“一年到头忙得脚不沾地,最后发现还是在原地打转”。忙忙碌碌的辛苦耕耘,结出的可能并非丰硕的甜果,“工作忙忙然、心中茫茫然”,很容易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
事务主义是一种勤而无效、勤而无绩的工作状态和作风。埋头琐事的忙,只“听”不“问”,只“做”不“思”,成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不停重复运转,既不想想为什么,也不考虑如何做得更好;毫无头绪的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起来“面面俱到”、啥都想干,实际上干成、干好的事情没几件;花拳绣腿的忙,认认真真走过场,加班加点赶材料,形式上好不热闹,实效全然不顾;机械应对的忙,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满足于交差、不追求创新。偏离方向的瞎忙活,有苦劳,有疲劳,唯独没有功劳。
基层工作繁杂琐碎,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上面千条线都指向基层这一根针,把桩桩件件都干好、干出彩并不容易。为什么,有时候“疲惫不堪”并没有换来收获满满?一天、一年的时间长度总是有限的,把太多精力投入在忙而无效的事务中,那些真正于事业有益、于百姓有益的工作就可能搁浅,长此以往,容易消磨冲淡基层干部的锐气和干劲,让有些应该引起重视的工作停滞不前。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忙”字的左边是竖心旁,忙而有序、忙而走心,忙到点子上、忙到刀刃上,朝节骨眼发力、往鼓点上重锤,这样的忙,才会有效率、有价值、有收获。
客观地看,一些基层干部陷入事务主义,并非自己所愿。有些地方不仅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从实际出发、只顾层层加码,把基层累得够呛,效果也相当有限。一些地方各级各部门,都只管发号施令,把工作压向基层,本就分饰多角的基层干部更是分身乏术,只能在各种报表、留痕、材料里“打转”,不知不觉就落入了瞎忙、乱忙、白忙的恶性循环。
越是感受到担子很沉,越是意识到时间可贵,越要挤干非必要的时间损耗,让基层干部把有限的精力倾注在紧要的事情上。基层干部不能做“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制度层面也要营造忙而不“惑”、忙而有“获”的良好氛围,让辛勤工作结出的果实,既经得起外界的检视,也对得起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