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为政府敢于自我纠正点赞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15 11:34 作者:沈小平

据新华社报道,江西瑞金市政府通过府院联动新机制,加强行政复议主渠道建设,主动纠正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大量行政纠纷有效化解在前。今年以来,全市处理行政复议案件97件,已结案58件,同期行政诉讼案仅有19件,行政诉讼政府部门败诉率连续两年大幅下降。

政府知错纠错,虽是应有之义,却也难能可贵,理应点赞。正如网民所言,工作有瑕疵并不可怕,敢于认错,依法纠错,就是好样的。面对失误,能否开诚布公及时纠错,既考量相关部门处置矛盾的勇气和能力,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题中要义。

但是,现实中一些地方、一些部门面对质疑与问题时,不愿意承认,甚至回避、掩饰、采取“捂、瞒、压”,导致养痈成患、激化矛盾,看似“挣了面子”,实质上让政府公信力蒙羞。

政府部门执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思其过、改其行”,不敢正视错误、承担责任。是查明真相、有错必纠,还是文过饰非、欲盖弥彰?是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还是我行我素、重蹈覆辙?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放低身段”,倾听百姓诉求、回应企业质疑、敢于自我纠正,加快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仅体现在其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透明,还在于它如何对待错误的决策后果。只有建立健全纠错机制,才能推动依法依规行政行稳致远。

一方面,纠错机制作为决策失误后的补救性机制,对于防止或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纠错机制,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确保每一个行政决策错误都能得到及时公正纠正。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责任意识,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失误。把改正错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阶梯,就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已经发生的工作失误,愿意坦诚且迅速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这种主动作为的责任,是取信于民、赢得民心的不二法宝。那些罔顾民意、有错不改,甚至错上加错的思维和做法,则是必须坚决予以唾弃的。

犯错并不可怕,认错亦非耻辱。政府部门惟有恪尽职守、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才能及时纠偏、修补瑕疵,才能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怨气化解在内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更有后劲。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