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市一法院院长的办公室,都快赶上普通人的家那么大了。
据报道,这位被警告查处的领导“坐拥”68.7平方米的办公室,超出标准44.7平方米。也就是说,这位领导被允许的办公面积是不超过24平方米。
我国2014年颁布《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相关规定出台已有十年,各地持续通报查处,但这位院长的办公室这么肉眼可见的“超标”,竟被默认存在数年。
“超标”的是面积,膨胀的是“特权”思维。办公室不是自个的家,是用来办公的,不是用来享受的。国家给领导干部配备办公室,无论大小,都是为了干部可以专心工作,为人民服务,还要把办公室的门敞开,方便群众来访。给办公室立规矩,是为了从小处、从日常约束好干部,形成风清气正的大气候。八项规定“三令五申”,说明规定是刚性的、长期的,容不得丝毫越线。
办公室作为办公的地方,本就不需要很大。但有些人认为,官“大”就是了不起,人“膨胀”了,办公室也跟着“膨胀”了。这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的体现。作为人民公仆,一个人坐在这么大的豪华办公室里,群众心里会怎么想?还怎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豪华的超标办公室,让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远了,失了本色,也失了初心。全国每个基层干部的办公室哪怕只“超标”1平方米,都会对财政资源造成巨大浪费。说到底,办公室“超标”绝非小问题,而是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在作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问题都是很多小问题滋生起来的。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如履薄冰、谨小慎微,时常提醒自己有没有触犯规矩,有没有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领导干部不能纵容和迁就身边人违规为自己服务及谋私利,更要从上到下杜绝“拍马屁”“和稀泥”“特殊化”等歪风邪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委大院工作时,办公室就是他的宿舍。一桌,一椅,一书橱,两个凳子支起一块木板当床铺,加上脸盆架、暖水瓶,就是全部家当。如今物质条件好了,不代表领导干部的办公环境就可以无限度提升。一些地方不只是把办公室修得大大的,还明目张胆建起豪华办公大楼。我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能丢,领导干部应时常拧紧理想信仰的“总开关”,对自己约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自觉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要求,践行勤俭节约,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