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数字政务不能变成“数字盆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25-04-30 09:32 作者:丁静 吉宁 侠克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政务服务中搞“面子工程”,搭车建设数字液晶屏、全彩屏等,主要用于接待来访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6个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有的建成后就停用,有的未有效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进入信息社会,老百姓上了网,政务服务也需要上网。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数字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但也有一些地方热衷于用数字手段“装点”门面、“打造”政绩,让先进技术沦为“精致的敷衍”,成为“政绩作秀”的道具。这些做法不仅浪费资源,也在党员群众心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消灭这种利用新技术搞形式主义的冲动,根本在于推动技术使用者转变作风,把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作为使用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某些领导干部只想着巧立名目“花钱”,而不是帮助群众“省钱”“赚钱”,再多“丰碑”也不会变成百姓口碑。耗费巨资建设“政务系统”,只是为了在“镜头前作秀”,这必然会失去对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侵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对于此类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狠狠刹住“数字形式主义”的歪风。各地各部门应该采取切实行动,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被查处的项目不能被当成“烫手山芋”,任由已经发生的投入闲置浪费;更不能会议纪要层层批转,让实际问题“原地打转”。当然,数字政务项目,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际需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就应该坚持干,一茬接着一茬干,让好项目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金字招牌。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那些看似高端大气、技术先进的数字政务服务,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为百姓带来福利,最终也还是会成为“精致的敷衍”。让政务服务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技术手段就不会变成“数字盆景”,最终成为便利群众、造福百姓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