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解读到工作动态,从民生服务到形象展示,从文旅宣传到农产品销售,政务短视频的触角不断延伸,为政务公开、服务群众开辟了新路径。但也有一些政务短视频逐渐偏离正轨,沦为形式主义“新秀场”。
不可否认,政务短视频为政务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其以直观、便捷的方式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比如,政策解读类短视频,将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动画、图表,更便于群众理解、接受;民生服务类短视频,详细介绍办事流程、所需材料,节省了群众的时间和精力……这些短视频能更好地展示基层面貌、讲好发展故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随着政务短视频的普及,有些地方不管大小事,动不动就用短视频来呈现,甚至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陷入了“唯数据论”的误区。比如,有些地方盲目跟风热门话题,短视频靠低俗和娱乐化博眼球、赚流量,忽视了政务宣传的本质和目的;有些地方将短视频制作当成一项“政绩工程”,片面追求更新频率,却对内容质量把关不严;有些地方将正常工作变成“摆拍秀”。这些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
短视频不是万能的,应让政务短视频回归正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内容质量放在首位,紧扣政务主题,聚焦民生热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做到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以播放量、点赞数等数据指标作为评判标准,而应关注实际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同时,应加强对短视频制作过程的监管,防止数据造假、刷量刷粉等不良行为。
政务短视频,用好了可以成为政务工作的“助推器”,用不好就容易“走味”变样。只有从实际需求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内容为王,努力做精做细,才能让其成为服务群众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