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矫正人工智能写作的“新八股”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09:30 作者:李定广

提到当下的不良文风,借助人工智能(AI)写作而产生的“新八股”便是突出代表之一。所谓AI“新八股”是指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在文章写作中出现的模式化、模板化、形式化现象,类似于历史上的“八股文”。无论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报告,社会各界的文学写作,教育与学术界的论文写作,都可以看到AI“新八股”的身影。这种文章看似规范、全面、华丽,其实患有严重的“机器病”,可以概括为形式主义的僵化文体,内容空洞的废话套话,缺乏创新性和真情实感。

  如何对症下药呢?弘扬中华传统优良文风不失为一剂良药。

  中华传统优良文风是中国历代关于写作风尚的审美追求,其内涵融合了儒家的文道观,道家自然观及历代文人对“文质关系”的辩证思考,形成了以“辞达”为本,以“风骨”为魂的文章价值体系。

  孔子提出的“辞达”思想堪称中国传统优良文风的基石。“辞达”简单地说,就是明白畅达。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将“辞达”解释为“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以“达意”为文辞的终极目标,既反对晦涩难懂,也反对浮华空洞。“辞达”思想贯穿中国文章写作的历史。如唐代韩愈、柳宗元针对骈文盛行、内容空洞的弊端,提出“文以明道”,将“辞达”与“明道”结合,推动古文运动回归“辞达”传统。宋代苏轼针对当时形形色色的不良文风,大力倡导回归“辞达”传统,认为“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批判明代八股文“摹仿成风,辞不达意”,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将“辞达”与经世致用结合。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理论,则是中华传统优良文风的灵魂和旗帜。所谓“风骨”并非指某种风格,而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优良文风,即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文章的语言上要准确简洁而有力,情感表达要鲜明生动而有感染力。文贵有“风骨”。纵观千年文脉,自初唐陈子昂高举“风骨”大纛开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走向鼎盛辉煌,至近代鲁迅以如椽巨笔将这一传统推向新高峰,从而造就现代文章的典范,“风骨”始终是中国文章的精神基因。在技术主导的当下,重拾“风骨”传统不仅是对文章本体的正本清源,更是对文化精神的血脉接续。

  中华文脉以“辞达”立本、“风骨”铸魂形成的优良文风,既能为祛除AI写作程式化痼疾开出一剂良方,又能以东方美学智慧为全球语境下的文章困局贡献中国解法。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