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苔》中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把苔花志存高远、蓬勃向上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也给人深深的启迪和思考。
苔花虽小,却不“渺小”;苔花虽弱,却不脆弱。在争奇斗艳的百花园里,人们更多地感叹梅花“香自苦寒来”,赞美牡丹花“众香国里最壮观”,羡慕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感慨菊花“我花开后百花杀”等等,却鲜有礼赞苔花,从“苔花精神”中去汲取做人做事的力量。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有许多如苔花般“不起眼”的人,虽然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平凡不等于不思进取、甘愿平庸,而应该像苔花一样,志存高远、心有梦想,活出精彩的样子。
学苔花,就要有小人物干大事情的气魄和勇气。在植物世界里,苔花“如米小”微不足道,但它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小人物也能干大事情,这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干大事情并非干多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只要把本职工作或手头上的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就是在干大事情。四川大山里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走了32年邮路,诠释了一个邮递员的“活地图”人生。现实生活中,“小人物”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屡见不鲜,他们虽然没有权力或财富,但凭借勇气、智慧和坚持,创造了改变现状的壮举。小人物也有大能量,只要心存梦想、积极作为,便能创造奇迹。
学苔花,就要有平凡中见不平凡的冲劲和顽强。契诃夫说:“在平凡中寻找永恒,在尘埃里看见星辰。”真正的非凡在于让平凡闪闪发光。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到广西百色扶贫,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她带领村民种砂糖橘、修路,使贫困率从22%降至2.7%,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平凡是一种常态,过日复一日的生活,做按部就班的事,要想超越平凡、铸就非凡则需要一股子闯劲、干劲和韧劲,只有这样,平凡才不会平庸,才能书写出平凡中的不平凡。
学苔花,就要有艰难困苦环境下逆风飞扬的能力和本事。苔花生长在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不因环境的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校长妈妈”张桂梅,拖着身患23种疾病的身体,在大山沟那么贫瘠的地方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15年家访11万多公里,把1800多名女孩送出大山,改写一代人命运,用命换来了女孩未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恶劣的环境要么压垮人,要么造就人,有本事的人则是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塑造环境,环境再艰难、再恶劣,也要千方百计求生存、图发展,不屈不挠、逆风飞扬。
做人当学苔花,不仅是因为它应该学、可以学,更重要的是它值得学。学它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活出各自的精彩和价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