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以容错免责破除“洗碗效应”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11:11 作者:张双双

阅读提要

主动洗碗的人,不小心打碎盘子,就会被人挑错;而那些从不洗碗的人,却无错可挑。唯有破除“洗碗效应”,干部才能放开手脚去闯。

7月1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通报一起容错免责案例,引发各方热议。

当地一名干部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时,容缺办理人防事项审查,为项目建设抢先3个月进度,节省成本200余万元。事后,当地纪委监委核查认定,这名干部虽然违反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但初衷是为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且企业事后及时补充材料,未发现谋取私利情形,不但予以容错免责,还晋升其为三级主任科员。公开透明的处置方式,进一步放大容错激励效应,给担当尽责的干部吃下“定心丸”。

主动洗碗的人,不小心打碎盘子,就会被人挑错;而那些从不洗碗的人,却无错可挑。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洗碗效应”。今天,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很多时候是在探索前人未行之路,即便小心细致,也难免有些“磕碗碰盘”。如果一出差错就求全责备、过于苛责,很容易挫伤积极性,让实干担当的干部泄气。现实中,一些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有时并不是干部不想干、不会干,而是害怕“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于是干脆“少洗碗”甚至“不洗碗”。倘若放任这种现象,“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任劳任怨的“洗碗者”则会越来越少。

干事创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能可贵。唯有破除“洗碗效应”,干部才能放开手脚去闯。对干部在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干事创业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不搞“一刀切”的简单判定,而是以全面、客观、细致的标准,看性质、看初衷、看取向、看程序、看情形、看影响,厘清主客观因素,辨明态度后果,精准分类处置。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难、体会他们的苦,才能精准容错纠错,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容错不等于“纪律松绑”。对党员干部来说,既不能有“凡错皆想容”“有错就要容”的思想,更不能把容错机制当作逃避责任的挡箭牌。对纪检监察部门来说,既不能把“问责”简单等同于“负责”,也不能把“容错”演变为“纵容”。在制定免责减责“正面清单”的同时,列明追责问责“负面清单”,把容错免责减责与精准审慎追责问责结合起来,让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只有做到精准规范,才能有效防止乱作为,转变不作为,激励真作为。

当前,改革和发展进入深水区,社会治理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广大干部勇当“尖兵”“闯将”,在一线冲锋陷阵,更需要组织为他们提供坚强后盾。将从严管理监督与鼓励担当作为相结合,持续做深做实容错免责、澄清正名工作,不断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营造良好的干事生态,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不担心,促进形成人心齐、干劲足、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