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甘肃武山建设强村公司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造血功能强 增收路子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12-19 13:52 作者:通讯员 程宏彦

“以前,我们村因缺乏带动、发展渠道窄、产业效益低,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近日,谈到村里集体经济发展,甘肃省武山县沿安乡高九村支部书记赵忠海说,为破解难题,他们成立全县第一家强村公司,公司运营3年时间总资产超过800多万元,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近些年来,武山县以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目标,突出市场化经营,通过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承包项目、开办实体等,培育了一批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强村公司,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公司运营、项目支撑、群众参与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组织联建 建强公司

为解决“产业小散单、产品品质不一、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武山县采取“飞地抱团”、项目联建、产业联盟等方式,因地制宜组建有市场和集体双重属性的“整镇联建、联村抱团”的“镇域强村公司”,对全镇各类闲置资源和集体积累资金整合打包,通过建设交易市场、产业基地、加工厂房等项目,带动各村入股分红获取收益。目前,全县强村公司为103个村分红329万元。按照地域毗邻、产业相近、强弱帮带等原则,推动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产业同育、项目共建,建成大南河流域等8个产业联盟党委,实施联村抱团项目120多个,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

在杨河镇,强村公司通过委托经营、项目合作等方式,建成万亩粮油、500亩金丝皇菊等基地,打造加工作坊等48个,与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商家签订订单协议,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销售各类产品2万多份,强村公司为集体创收130多万元。

政策赋能 规范管理

“我们打破区域限制,整合13个村资产资源成立强村公司、组建联合社,统筹经营村集体产品。”鸳鸯镇党委副书记鲜生华说,围绕资产保值增值,强村公司整合资金政策,建成中药材、豆腐、花椒和粮食烘干改良4个加工厂,打造了全县首个多元化产业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年产值2750万元,带动300多人稳定就业,带领群众踏上强村富民“快车道”。

武山县坚持把党建引领、政策赋能、规范管理嵌入强村公司建设全过程,推动产业融合、资源整合、要素聚合,实现强村富民。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动排忧解难,加大政策、资金、土地、项目等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协调相关部门简化审批程序,促进项目早开工、早产出,确保公司可获稳定收益。

把规范运营作为关键之举,武山县织密经营管理网,健全公司组建程序、重大决策、财务制度、利润分配等闭环管理机制,明确成员权责,及时把经营性资产、经营流水纳入“三资”监管。织密风险监管网,建立内部管控、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审计巡查等闭环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和财务报告审计公示,规范强村公司融资贷款、资金进出、利益分配等流程。

市场运营 联农带富

“有公司带领,我们天天有活干,月月领工资,感觉很满意。”在山丹镇周庄村集体经济育苗基地务工的村民刘根德谈起强村公司带来的实惠,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不比外地差,哪还用得着为生计发愁?”武山县积极吸纳群众在强村公司等集体经济经营实体务工就业,今年,累计解决群众就业岗位1700余个,直接或间接带动40多村320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强村公司既要“强村”又要“富民”,业务从何来,怎么经营,如何提升竞争优势?由县镇两级党组织牵头,相关部门把关,推动强村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管理,从组织架构、人员队伍、业务流程、分红激励等方面入手,建立公司章程,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在实际运营中,采取例会制度,商讨重大决策,调整业务方向,评估业绩,提升经营效率。产业联盟党委发挥协调联络作用,与强村公司合作,抢抓市场需求,靶向拓展业务,把土地、人力等资源转化为优质生产力。

“我们通过强村公司实现村村之间资源协同、要素互补,统一经营、统一调配,避免了资源浪费,撬动了集体经济发展‘杠杆’。”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