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驿站

为游客解忧 让花海增色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7 作者:通讯员 汪子人

百里杜鹃管理区地处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腹地,有着绵延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带,被誉为“地球彩带”。每年的杜鹃花季,来自各地的数百万游客纷纷涌进这座“世界花园”,游览观赏这一自然奇景。

四月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繁花似锦,人游花海里,宛若画图中。为助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增效,近些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以党建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将党建阵地前移到旅游一线,在景区内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驿站,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旅游服务的同时,搭建平台宣传推介乡村好物,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亮品牌 优服务

景区筑牢阵地

4月15日,来自北京的一名游客在普底景区乘坐观光车时,不慎将手机遗失,心急如焚。找到景区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寻求帮助后,驿站志愿者陈尔行、黄亚红当即与观光车沿途站点进行联系,不到20分钟就寻回丢失的手机。“多亏了两位志愿者,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游客惊魂稍定。

在百里杜鹃景区内,像这样的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共有5个,它们分布在景区的主要人流集中点。自2023年3月第1个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启用以来,围绕游客需求,驿站已累计服务游客达50万余人次。

百里杜鹃管理区因花而立、凭旅而兴。但是在前些年,“杜鹃花季”景区服务工作,主要是由区管涉旅国有企业负责。为增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服务大局的工作意识,引导机关党员在助力百里杜鹃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百里杜鹃管理区根据景区旅游资源和游客分布情况,整合资源,在普底、金坡两个核心景区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驿站。驿站按照“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服务内容,设置多个配套功能区,向游客提供歇脚休息、饮用热水、行李存放、应急药品、失物招领等“5+X”服务,随时随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走进景区,每个驿站都张贴有“红色堡垒·一呼百应”八个大字,这既是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建品牌名称,也是服务理念。自驿站设立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联合区直机关党委、群团工作部和卫健局,每年从区直机关选派9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以及青年志愿者和医护志愿者,固定入驻驿站,“零距离”提供服务。

今年,百里杜鹃管理区以两个核心景区为中心,在原有5个驿站的基础上,合理增设6个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岗,将驿站延伸至景区的各个人流集中点,着力构建“10分钟志愿服务圈”。依托党员志愿服务驿站,百里杜鹃管理区开展“满意在景区·党员在行动”活动,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的形式,引导30家区直机关单位利用周末和假期到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游客8万余人次。

兴产业 促增收

支书推介好物

“欢迎大家来到仁和乡,吃健康放心油,食原生态黄牛肉,饮药食同源解本酒。”在普底景区数花峰的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内,墙壁上悬挂的电视机正循环播放着仁和乡春坪村党支部书记黄斌的推介视频。

驿站一头连着旅游服务,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每年的3—5月是杜鹃花的最佳观赏季节,景区接待游客量达200多万人,如何把“旅游流量”变成“消费增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是百里杜鹃管理区一直思考的课题。

利用“杜鹃花季”契机,百里杜鹃管理区通过筛选辖区村(社区)集体经济实体经营的乡村旅游点、精品民宿、农特产品等,精心制作推介视频、宣传折页,依托驿站开展“支部书记推介官·助力好物走出山”活动。

围绕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规划等内容,评选12名熟悉村情实际、懂得电商运营、语言表达流畅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旅游旺季到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主动对接旅游市场,抓住“流量”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正值周末,在普底景区西门游客服务中心,小坡村党支部书记李倩正在为游客介绍合作社生产的腊肉制品。小坡村党支部领办的“腊百里”腊肉加工厂,是全区唯一一家持证经营的腊肉加工厂。抢抓花季“流量”,在景区还没开园时,加工厂已经如火如荼地准备腊肉产品。

“我们今年第一批制作的1800多斤腊肉,很受游客喜爱,现在只剩不到300斤,第二批腊肉已经在制作中。”李倩介绍说。临近闭园,运送上来的腊肉已经卖完了,李倩赶着回到村里准备第二天的产品。

今年景区开园以来,11个村集体经济实体通过推介活动销售腊肉、辣椒、豆干等农特产品,引导3000余名游客入住民宿,实现经营性收入40余万元,带动130余户群众增收57万元。

“依托驿站开展宣传推介,既能提升本土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点知名度,带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又能丰富景区旅游商品种类,满足游客消费体验,是实实在在的‘双赢’。”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红玉表示。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