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党委党员技术骨干李舒宁(左)到生产车间指导工人加强电动车整车重要组成部件组装。 曹丹云 摄
组装、下线检车、模拟路面颠簸试验、入库……近日,走进位于广西贵港市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爱玛、绿源、欧派等电动车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平均36秒左右一辆电动车便下线。
“我们一季度生产电动车27万辆,产值达5.8亿元,同比增长41%。”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释放的强劲动能。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贵港市2024年规上民营工业企业近1200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95%以上。为筑牢民营企业发展战斗堡垒,贵港市大力开展“党建联建·兴企强链”行动,通过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发展优势,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融合提升。
组织联建——
壮大链上朋友圈
“木业产业链长,配套产品门类多、数量大,独木难成林。多亏产业链党组织牵线搭台,促进我们跟链上其他企业统筹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贵港市木业产业链党委成员单位、智升木业公司负责人黄敏忠说。
广西贵佳纸业有限公司同样受益于产业链党委的牵线搭桥。公司董事长陈恒强说:“产业链党委通过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供需对接,作为下游企业,我们的采购成本节约了3%—5%。”
贵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民营企业虽互为上下游关系,在原材料供应、技术输出、市场开拓上存在较大互补空间,但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充分,导致“有链无接”或“有链少接”。
为此,贵港市紧紧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采取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属地党委整合、行业协会串联等模式,先后组建新能源电动车、现代纸业、木业等一批重点特色产业链党委。产业链党委书记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党员分管领导担任,副书记一般由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商协会党员负责人或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人担任,委员从属地党委、职能部门、链上重点企业等相关人员中产生。
通过组织联建,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资源得到有效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实现信息联通、订单共享、产能对接、品牌同建,大大提高了产业链的市场话语权。
服务联动——
破解发展中梗阻
产业链党组织的组建只是“物理变化”,如何以党建引领产生“化学反应”才是关键。
在贵港市植护元创生活用纸全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各式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推土机、挖掘机轰鸣声响彻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广西植护元创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静说:“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落地,得益于现代纸业产业链党委的‘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聚焦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贵港市推行“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服务机制,按照“链上企业点单、产业链党委派单、职能部门接单、组团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围绕产业链发展问需、问计、问难,梳理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用工招聘、资金扶持等对接服务,让链上企业问路有门、纾困有家。
发展互促——
链上企业破圈出海
“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能吸引企业落户,除了全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外,企业更看中广阔的东盟市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党委书记、贵港西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钟林岑说。
立足区位优势,贵港市整合爱玛、绿源、台铃等行业重点企业资源,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行业协会及商协会代表,到基地参观考察交流,组织电动车厂家抱团出国,举办各种展示活动,“穿针引线”助力民营企业拓展市场。
当前,贵港市两轮电动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入选2024年广西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
贵港市发挥产业链党委引领作用,依托链主企业开展链上党建,不定期组织链上企业进行经验交流、信息对接、产业合作等活动,鼓励龙头企业发布产品需求等信息,促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信息互通、订单共享、产销联动,以强带弱、互帮互促,有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贵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产业链党委这一纽带,有效统筹整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领域的政策、技术、设备等各方资源要素,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