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海南海口选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

书记本领强 振兴路子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4-30 11:10 作者:通讯员 陈玉文 陈泉菘

春光明媚,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福昌村的一方水塘里,一艘小船悠悠滑行,船上工人熟练地从水底拖出笼网,合力将网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倒入篮筐。去年以来,村级后备干部陈垂万积极帮助村里引进海口冬季小龙虾产业,建成示范基地240亩,销售额累计超450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自从这些能干的年轻人回村后,村里人气旺了,产业多了,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村党支部书记王绥怡说。

乡村振兴的成效,决定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建设的成色。针对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能力素质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去年以来,海口市把整体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培养、动态管理,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程序 严格选拔

今年春节前夕,美兰区委组织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发布“招募令”,原本在外地当网格员的杨福生主动返乡,报名加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对政策宣讲和矛盾调解比较熟悉,希望能把这些经验带回村里,给家乡出份力。”杨福生说。

海口市坚持把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作为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制定印发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严格选拔标准,列出“八不选”负面清单,明确选拔程序,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等现象。同时,结合开展村“两委”班子中期评估工作,市区镇三级协同联动,采取区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跟踪联系、发布招募公告、召开返乡大学生新春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250个行政村符合条件的党员群众开展一次“大起底”,及时将优秀人员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着力破解乡村发展“后继乏人”的难题。目前,全市共择优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620名。

精准培养 提升素质

“现在有定期培训、现场观摩,还有师傅帮带联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秀英区东山镇城西村后备力量黄选燕的感慨,道出了全市“村苗”的共同心声。黄选燕主动报名参加了区委组织部举办的本科学历进修班,及时“充电”,让她的思路更清,抓村庄发展的信心更足。

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海口市建立“组织轮训+岗位实训+导师带训”全方位培养机制,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农村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利用市区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载体,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案例教学。明确镇(街道)党员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成员与后备力量建立结对帮带关系,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半年开展1次座谈交流,包村领导每季度开展1次谈心谈话,帮助后备力量打开思路、提升素质,及时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安排工作能力强、培养空间大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征地拆迁等关键岗位跟岗锻炼、压担培养。

截至目前,共有290名后备力量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纪实管理 做实保障

如今,海口市农村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成为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的关键因素。“近两年村干部的补贴待遇调整后,收入不比外出务工少,还能照顾家庭。”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党支部书记王俊清说。

让实干者得实惠,海口市不断健全完善村“两委”干部补贴待遇制度,探索建立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持续开展从优秀村“两委”干部中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招聘事业人员等工作,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职业认同感、荣誉感。

“选优配强是手段,激发活力用起来才是目的,要让每一位有志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才有空间、有盼头。”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说。海口市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信息库,实行“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街道)一库”纪实管理,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出库,对新发现的优秀人员,按程序及时纳入,确保后备力量人员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

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村‘两委’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阶梯式培养,截至目前,共选拔92名村级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15名后备力量被选任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