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伊犁蓝”的院墙上,几位老人围坐在冒了新芽的葡萄架下,院角的鲜花盆景开得正艳,手捧热气腾腾的奶茶,聊着家常……近日,走进新疆伊犁州改造后的传统院落,浓浓烟火气在此交织。
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旅游越来越火,“面子光鲜、里子薄弱”问题逐渐显现,伊犁州发挥党组织作用,推动“院屋改造工程”,通过提升硬件、优化软件、发展业态破解瓶颈,带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增收致富。
州县乡村四级党员干部广泛调研,锁定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两大优势,敲门问需,找到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病灶”:供排水、整体规划、绿化亮化、公共停车场……统筹资金5.37亿元,引入专业团队提出改造计划,立足不同县情、民情制定差异化赛道,累计对11个县市3.47余处传统院落实施改造,完善水电管网、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传统院落的“新生”,不仅是外观的修缮,更是业态的激活。村党组织牵头,开发采摘园、露营基地、非遗工坊等业态,推出果干、果汁等深加工产品,引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00余个,打造文旅品牌510余个。
在伊宁市六星街,外地来的创业者开办青年旅社,旺季房屋爆满,还雇用了本地青年担任店员。“在这里工作,既能学手艺,还能练普通话,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店员伊拉热说。“我们整村打造文化旅游长廊,建成高品质民俗家访点,融入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确保‘修旧如新、留住民俗’。”霍城县惠远镇河巷村党支部书记曾海滨介绍,最新打造的民宿体验环线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如今,这些院落已成为伊犁州文旅新名片,带动周边餐饮、交通等行业同步升温。“没想到自家院子能变成网红打卡点,现在街坊邻居都吃上了旅游饭!”特克斯县阿克铁热克村村民阮思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