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职期间做了哪些工作,具体是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效果?有哪些事情是干部群众有意见的,请逐一列举具体事例……”近日,云南普洱市委组织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组到思茅区了解有关领导干部工作表现情况。
近年来,针对以往政治素质考察标准“大而化之”、干部实绩评价“笼而统之”等问题,普洱市通过细化正反“两个清单”、具象化了解实干场景、实打实评估作用贡献等方式,扎实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精准画好干部“政治像”。
市委组织部组建10个考察组,制定细化“两个清单”,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关键维度明确7条政治素质考察正向清单,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实际行动等方面细致梳理形成13条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一个考察组定向考察“一个县(区)+一个行业系统”,结合地方或部门的岗位职责、发展定位、行业特点等情况,分类别明确考察任务,有重点、分领域蹲点考察政治素质。
考察组采取“深入听+一线看+重点查+反复比”的方式,多维评价、多方验证干部政治素质。深入听各方意见,尤其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并根据工作需要,通过面谈有关干部、听取市领导评价等“两次谈话”进一步了解掌握情况。一线看实干场景,深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征地拆迁等一线,用好财政、统计、审计、巡察等数据成果,用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的实绩辨别干部德才优劣。重点查量化指标,在干部自查自评基础上,开展干部政治素质正向表现、负面情形问卷调查,以鲜活事例为支撑,搞清楚干部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了解掌握干部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面对大事要事的担当精神、作风品质。反复比考察结果,建立干部一体化管理平台,定期收录干部政治表现信息,通过生成统计表、条形图等形式,抓好“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纵向比发展变化,将干部政治素质情况前后对照,做到一时与一贯相结合,横向比高低差异,将不同岗位干部对比分析,帮助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综合班子集体作用、岗位客观条件、干部个人努力,通过反复研判,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确定干部政治素质。
将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对结果为“好”的干部,根据成熟度、任职资格等,分类纳入“近期可使用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库做好跟踪培养,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提拔、职级晋升、奖优评先;对结果为“一般”的干部,视情给予谈心谈话、教育提醒;对结果为“较差”的干部,该调整的果断调整。2024年,提拔82名政治素质为“好”的干部,调下10名政治素质“一般”或“较差”、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