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

——浙江江山深化党建联建的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7-02 14:36 作者:通讯员 江组轩

近些年来,浙江省江山市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促的思路,通过强弱搭配、强强联合推进党建联建,集聚土地、项目、资金等要素,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打破村与村之间单打独斗的发展局限,推动各村抱团发展。从“一村富”到“连片富”,全市以党建联建,有效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成功培育湖羊、蛋鸡、菌菇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市69个村集体薄弱村增收1000多万元。

片区组团“六联”共建

“这是我们17个村抱团成立兴村公司后的第一笔分红,虽然金额不多,但提振了信心。”峡枫羊韵片区、峡口镇连丰村党支部书记叶少章说。

去年,峡口镇由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枫石村牵头,与邻近村、薄弱村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抱团成立兴村公司,推进规划共商、项目共建、产业共兴、利益共享。如今,兴村公司已将业务拓展至农贸市场管理、农事服务等5大领域,年营收160万元,分红34万元。

着力提高跨村联建成效,江山市结合“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积极探索“大镇带小乡、强村带弱村”的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建立实施组织联建、项目联建、产业联富、活动联办、队伍联育、阵地联享的“六联”机制,解决联建村之间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等问题。

目前,全市已构建丝路古韵、醉美碗窑、峡枫羊韵等十大组团片区,联建实施53个片区带动型项目,助力群众增收。

重点项目提级管理

为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江山市聚焦部门涉农资金分散投入、整合不够等问题,推动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10个部门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协调会商机制,乡村振兴部门与重点行业部门定期会商,共推村集体经济增收。

项目要发力,需要多方协力、机制给力。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协调会商机制牵头下,市级层面全面统筹县乡两级资金集合、政策集成、项目集聚优势,谋划推动一批致富成效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以“按时按需”的原则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实行重点项目提级调度、提级管理、提级推进,重点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建立全市涉农重点项目库。实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研究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为共富项目落地提供全程服务保障。

“通过市里的提级管理、协调帮助,重点产业园项目终于落地清湖。”清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毛彦介绍。借力市级涉农资金盘,清湖街道26村联建共富产业园,可为村集体带来1500万元租金收益。

“三合”模式高效整合

近日,走进碗窑乡府前村石顶岭角江山乌骨鸡共富联合体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施工敲打声交织不断。

年初,醉美碗窑片区的9个村书记围绕如何抱团发展,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恳谈会。每个村深入摸排本辖区的闲置资源,梳理基础设施、主导产业、资源优势等信息,以党建联建模式抱团,合资入股、整合力量,推动大项目在小乡村落地。

“有的村有闲置土地,但没有资金。有的村想扩大产业规模,却没有用地指标。现在大家抱团,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力出力,困境迎刃而解。”醉美碗窑片区重点村党委书记杨建平说。

自去年起,江山市探索推行信息集合、土地整合、产村融合的“三合”发展模式,以农业标准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闲置农房盘活强化零散、低效地块整合利用,以产业项目、共富工坊等要素,牵引推动产村融合性发展。在土地整合方面,推行“三权分置”改革,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富模式,构建起“盘活+融合”价值链。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