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他山之石 / 正文
破解负担过重、力量不足、协调不畅问题,云南楚雄市——

“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7-18 12:51 作者:通讯员 段莹

“现在各种调研、检查、考核都少了,我们社区工作者也有更多时间帮群众办实事了。”近日,云南省楚雄市鹿城街道灵秀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军霞感慨道。如今的灵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除了轮流坐班人员外,其余社区工作者全都下沉网格一线,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去年以来,聚焦破解基层负担过重、力量不足、协调不畅等问题,楚雄市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厘清权责、下沉资源、协同发力,做实做优基层治理的“加减乘除”法,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系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实效。

厘清权责——

解决负担过重难题

“以前半年考核、年终考核,大量时间都是在准备痕迹材料,考核部门多,而且时间不统一。”东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燕表示,“现在一年考核一次,主要看实绩实效。”

在为“车”减负上持续发力。该市深化精文简会,严把发文关口,严控会议规格、规模和时长,推行多会合一、视频会议等,优化精简考核事项、内容、方式,考核事项实行清单化管控,取消基层无法承接的考评事项,考核总量同比减少50%。分领域开展差异化考核,以实地走访代替痕迹台账检查,考核频次由“多头多次”压减为“一年一次”。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排查,大力整合、关停功能重复、使用率低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解散不必要的微信、QQ等工作群组,为基层干部指尖“松绑”。

开展“减牌行动”,摸排全市16个乡镇(街道)154个村(社区)挂牌情况,制定村级组织保留外部挂牌指导目录,对“乱挂牌”现象及时督促整改,全市清理村(社区)内外挂牌1931块。精简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制定履行职责事项、协助服务事项、保留出具证明事项、不出具证明事项“四张目录”,有效厘清村级组织权责边界。

建立基层减负效果评估机制,确定制发文件、召开会议、督查检查考核等15项评估事项,明确91条评估标准,按照“谁开展、谁负责、谁评估、谁监督”原则,抓好事前把控、事中监督、事后复盘、年终评估四个关键环节,对评估事项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减上补下——

解决“人少事多”难题

近日,彝海街道彝海社区的基层治理专干王雨贤有了新身份,“作为社区第五网格网格长,有压力也有动力,我会尽心尽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按照“减上补下”原则,全市共下沉120名编制到乡镇(街道),着力解决基层“人少事多”难题。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工作中,优先补齐乡镇(街道)空编,2024年以来,共招录乡镇(街道)公务员34名。严格规范从乡镇(街道)抽借调工作人员,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解决基层力量不足、频繁换人等问题。

从全市机关选派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信得过、能力上过得硬的优秀党员开展驻村工作,因村定岗、科学搭配,向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选派驻村工作队67支、驻村第一书记61人、驻村工作队员109人。招聘高校大学生到村(社区)担任基层治理专干,选聘763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到村(社区)就业,全市31个社区共有公益性岗位人员131人。

协同发力——

解决“单打独斗”难题

“基层治理是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基层行不通,单打独斗更行不通。”楚雄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相表示,“要把多个部门、多方力量、各方资源整合起来,‘握指成拳’同发力,实现基层共治。”

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由市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市委社会工作部抓具体协调,市委政法委等25家部门共同参与,健全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横向、纵向协同联动机制,定期采取会议调度、联合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在矛盾化解、隐患处置、行政执法等工作中联动反应、高效实施、整体推进。

聚焦基层执法力量分散问题,建立一张清单明权责、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体协同强治理的“四个一”基层治理模式,整合执法力量,设立市级行政执法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市级部门、乡镇(街道)执法力量,赋予水务、农业农村、林草等领域163项行政执法事项,构建“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基层治理”一体协同的工作机制。

建立“三官一师”工作室,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每月下沉社区网格,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探索“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对网格员走访中发现的无法处置、需要执法的问题,上报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由执法人员现场处理。聘请外卖员、家政服务者、送水工等担任流动网格员,化身“流动哨兵”、“民情前哨”,做好民情信息收集、排查风险隐患、上报发现问题等工作。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