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受所在单位中国能建西北电建有限公司党委指派,我来到镇巴县泾洋街道办事处蒿坪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时间,虽说没有改天换地,但所发生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
对我这个关中人来说,走山路是第一个挑战。这个不到800人的村子,分散居住在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山间,除了山路还是山路。如何修通一条脱贫致富路,是我沉甸甸的使命。
公路
2016年深秋,蒿坪子村人祖祖辈辈期盼的通村水泥路修筑就进入了议事日程。
可直到2017年7月18日清晨,有村民听到清脆急促的爆竹声,走近一打听才知道给蒿坪子修路的人来了。消息传开,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三三两两,聚拢热议。
路修得并不顺利,除了那年九、十月间连绵的秋雨外,还有一些人为的阻扰。窄路拓宽时的迁坟迟迟难以说拢、砂石落到别人地里或飞石砸坏了门窗怎样赔偿、临近路边住户要求砌石坎……
修路期间,我和村委会成员担当起义务监督员的角色,对发现的任何问题揪住不放,坚持一改到底。时间长了,施工队的人说见了我们头就疼,生怕我们在质量上找麻烦。
2018年6月,包括一条主线和两条支线在内的共计7公里的水泥路主体工程完工了。2019年初,我们又向新房子和陈大沟组各延伸建设了一公里。至此,全村水泥路达9公里。
通车后,进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卖菜卖水果的商贩和运送建材的车辆络绎不绝,一座座新居建了起来,老房子搞修葺翻新的比比皆是,已经常住城里的村里人没事就串回老家,看看哪里又有新变化……
心路
初到蒿坪子,这个山村的落后面貌和深度贫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触动着我的心弦。我不断提醒自己,只有把村民当亲人,村民才不会把我当“外人”。一定要拿出央企管理人员的样子,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大家走出贫困。
几乎每个周末和很多法定节假日,我都是在村上度过。即使一个多月回趟家,也在家里待不住,一天不去村里就感觉内心空荡荡的。
我的私家车成了村上的通勤车,成了捎带群众进出山村的顺风车,水泥路没有修好之前,土石沟、弯陡坡,听着轮胎打磨石子轰鸣声,说不心疼那是假话。我把自己大部分衣服都拿到了村上,只为了不想给自己松松劲偷个懒的借口。
思路
村支书兼主任王孝贤比我年轻,人聪明精干又热心为群众办事,2018年村两委先后换届均高票当选。包村组长是街道办干部姚承平,人特别踏实甚至有些腼腆,公文写作是长项。日常工作之余,我们三个臭皮匠总爱凑在一起琢磨着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诸葛亮。
慢慢地,逐渐交汇成清晰的发展轮廓:以道路建设为基础,以沿线为主阵地,以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为载体,布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以差异化发展策略确定适宜项目,坚持长中短三结合原则,村内两翼均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农业观光一体化格局。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差异化,另一个则是两翼均衡。
关于差异化,我是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习惯于把各种经济要素综合起来系统思考。第一个是要解决村民的思想障碍,不能局限当地人喜欢什么就只考虑发展什么。第二,同类产品最忌讳一哄而上,即使会出现短暂的繁荣,但是最终将以价格崩溃而告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退”这三句话讲的就是差异化,这就是为什么在镇巴遍地开始栽种青脆李的时候,我们反而选择了不同的水果品种。
关于两翼均衡,这个村是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条件各不相同,民风也有差异,因此在产业布局上必须因地制宜发展,雉鸡养殖项目就是在这种考虑下安排在中堂子组的。
考虑到地理环境、土地流转难度、投资额度等多种因素,家庭式光伏发电项目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先从已有用户的使用效果调查开始,再进实体店考察比价,最终决定在村委会院落的边墙位置建设。这个地方是集体用地,不存在租赁流转的问题,朝向符合光伏南偏西的要求,架空建设的光伏板下即使一分钱不花,也最起码是一个遮光避雨的停车位。光伏电站从价格谈判到建设落成投产,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种植养殖是山区最常见的生产方式。2017年9月,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发现这里有零星的野生枇杷,果实如桂圆那么大,皮厚肉少核大,味道还说得过去,谈不上有什么卖相,但至少说明枇杷这个物种是适宜在这里生长的。
趁着连续大雨天无法入户工作的时机,我们三人直奔重庆江津和成都龙泉,进果园比质谈价,转市场了解商家实力。在最适宜种植的11月,3500株大五星枇杷果苗运抵村里,开始在村委会东侧的山坡上落地扎根,按照预期明年将会陆续挂果。
当年10月,街道办事处推荐我参加脱贫故事演讲比赛。平安镇锅厂坪村主任邓银先演讲的野鸡养殖引起我的兴趣,我向他做了详细了解。几天后,我就和村干部们观摩了他的养殖场和产品间,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8年春节后,蒿坪子村雉鸡养殖场开始建造,农业大棚、腊肉等多项产业也陆续布局并产生收益。2019年春节前,蒿坪子村的合作社销售木耳、香菇、腊肉等土特产累计达到71万元,实现利润超过5万元,每个贫困户都领到了分红,实现了村民分红零的突破。村里的原生园合作社网店于2019年8月31日准时上线运营,产品销售形成线上、线下双通道,“质盈”商标也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为发展特色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搞经济的同时,我们还想方设法让村民的思想观念也跟上。村党支部牵头持续开展“追星赶月逐日出”活动,把帮扶与贫困户各种表现相结合,将村规民约转化为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制度条款,以经济手段慢慢教化落后观念;建立“团结奋进蒿坪子”村群,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政策和法律,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牵线大学生和律师进村开展扶贫社会实践、义务法律咨询活动等,这些办法也许不能刀下见菜,立竿见影,但它扩大了村民与广阔外界的交流,为社会关注扶贫工作开辟了新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