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刚到麻湾村,这个村常住人口不足百人,且多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撂荒的苹果园随处可见,整个村庄一片萧条。
站在村头,看着眼前的景象,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悲凉,但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还是暗暗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建强班子 筑牢党建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刚到村,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首先召集村“两委”班子集体学习了2次。一是摸清大家的理论水平,方便制定学习计划;二是摸清麻湾村的基本情况。可是,我发现事情没我想的那么简单,村“两委”班子成员除村支书徐义兵外,年龄都超过了45岁。学习不能按时到会,会上玩手机情况严重,交流发言敷衍了事,我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清明节快到了,陕北的天气逐渐暖和起来。驻村已经一个月了,我对村上的情况也基本掌握了。4月1日,我回到单位,将自己驻村一个月的情况向组织汇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罗有军听了我在村上的故事,对我说:“今年是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时间,希望你能利用好这个机会。”“这真是天赐良机啊!”我心中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很快,全县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文件转到村,我和徐义兵积极与永宁镇党委沟通,希望在不违背换届选举原则的基础上,把一些敢干、敢担当的年轻人推上去,换掉年龄大的同志,这个想法与上级政策一致,永宁镇党委当即同意。
5月25日和6月5日,麻湾村严格按照选举程序分别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换上了敢闯敢干敢担当的常永宁,换上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郝文龙,换上了乐于助人的党员先锋贾海飞,麻湾村“两委”班子大变样。随后县委组织部对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培训,村党支部也举行了活动,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在党旗下宣誓,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组织意识。
发挥优势 打造苹果产业
麻湾村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苹果产业。我积极联系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果业局举办苹果技术管理培训班,并邀请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苹果专家现场授课,帮助果农掌握苹果栽培技术和提高产量的技巧。同时,组织一批果农外出到甘肃静宁现场观摩学习苹果发展经验,提高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还积极争取互助资金、双基联动、“幸运村”资金的支持,帮助果农获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
为了使苹果能卖上好价格,经我多方协调,今年年初麻湾村宏大果业合作社建成了50吨级冷库,5月份麻湾村电商平台开始运行,通过错峰销售使果农的收益最大化,带动果农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投入和管理。
为了解决麻湾村集体没钱难办事的难题,在县委组织部领导的支持下,我根据全县发展要求,提出建设80亩村集体苹果园,通过增加村集体的收入,逐步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目前,有15亩已挂果,65亩为新建园。今年,我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争取到省市扶持资金70万元,为村“三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提振了信心。
为打造麻湾山地苹果品牌,我与村委班子积极谋划并四处奔走,主动学习各地发展苹果产业经验,给村上的苹果发展确定了走“绿色无公害”的路子。方向定好后,及时召开群众大会,并邀请永宁镇主要领导参加会议,鼓励果农使用有机肥料,形成果沼畜循环模式,把麻湾村的苹果产业打造成绿色可循环的发展体系。目前建成果沼畜循环模式的果农已有50户。
心系群众 落实精准扶贫
驻村以来,我心系贫困户,逐户走访,问寒问暖,对每个贫困户都能了如指掌,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倾心帮扶。
特别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以来,认真做好四项清单,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坚持“八个一批”,落实“六个精准”,带领驻村工作队认真开展各项扶贫工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发展了苹果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2018年年底已全部脱贫。
同时,积极协调包扶领导对建档立户发展产业的支持,每年都给予一些肥料和家禽。并借助包扶单位的优势,帮助建档立卡户解决就业4人次,帮助申请民政救助5人次。还通过“爱心超市”为贫困户兑换生活用品和农业工具38件,不断激励在册贫困户自力更生,早日过上好日子。
“郝书记啊,自从你来到咱们村,我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你真的是我们的好书记啊!”随着乡亲们的开心事越来越多,这句话时常会传进我的耳中。每次听到,我也特别开心。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最高的褒奖,也是我继续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