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五里镇星星坡村,这个贫困的小山村,位置偏远,道路不通,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群众收入低,更可怕的是群众一度对生活在这里失去了信心,脱贫攻坚前已经有十几户村民整户搬离了村庄,去外地安家谋生。
2015年8月,我第一次到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土路。当时的星星坡村还不通水泥路,天阴下雨三五天出不了村是常事。我时常要将车子放在邻村,徒步进村。有时冒险开进去,车十有八九就陷在泥里了。大部分群众住在土坯房、土窑洞,防汛是一年中让干部最头疼的大事。村委会仅有一大一小两间房,还居住着一户无房群众,办公住宿开会都没有地方。
土路、柴门、贫穷、落后……眼前的这些情境,与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名极不相符。
通了“修路梦”
“我暗自发誓,如果在我的任期不能把这条路修好,不能解决这个群众最头疼的难题,我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党组织选派到星星坡村的‘第一书记’,还有什么脸面面对这里的群众那充满企盼的眼神。”这是我2015年8月刚驻村工作时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驻村后,我认真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分析致贫原因和发展困境,努力吃透村情民情。在充分调研和认真研判的基础上形成了《星星坡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星星坡村三年发展规划》等帮扶工作思路和计划。制订了“一个目标,三个步骤”的三年帮扶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即:到2018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星星绽放最美的光彩。“三个步骤”分别是:一年抓班子,基础设施大变样;两年带队伍,人居环境大改善;三年领群众,产业发展见成效。为星星坡村群众的“脱贫梦”“小康梦”绘好了蓝图。
星星坡村最大的制约因素和短板就是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一条凹凸崎岖的通村土路,极其难走,成了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困扰群众生产生活多年的难题,群众祈盼修路的愿望极为迫切。一有雨雪就无法出村,因为路不好,卖粮难也是群众最头疼的事,粮商不愿来,来了价也低,群众只能见收就卖。2016年6月,在县里主要领导的关心下,3公里的“断头路”顺利完工。
四年多来,星星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先后修通了12公里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了全村1.95公里巷道,建设了1.95公里排水渠,新建生产桥4座,维修改造生产桥1座,新修砂石生产路1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7盏,从不通水泥路到村组水泥路全覆盖,星星坡村群众终于告别了出行难。
同时,还实施背甲申组安全饮水工程和二河组、青石河组自来水提升改造工程,解决了三个组214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标准化卫生室项目,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实施农村幸福院及文化广场两个项目,新建村级活动室140平方米,文化广场1800平方米,村党员群众活动阵地面貌焕然一新。新建晾晒场2000平方米,平整土地1200余亩,村庄基础设施大变样,群众的生产生活越来越方便。
筑起“安居梦”
星星坡村104户群众,除了16户人户分离、长期不在家外,在村88户中有52户群众居住在土窑洞、土坯房中。因此,每到汛期,防汛是村两委的头等大事。
在背甲申组贫困户田四清家,土坯房的侧墙裂了3到5厘米的缝隙,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二河组的五保户陈连娃、柯玉金和贫困户韦宗宝、姚世成还住在土窑洞中。青石河组的贫困户柯根成一家3口蜗居在一间土窑洞里,老党员彭佩敬的土坯房还在漏着雨……这些危房户的情况,我牢牢记在了心里,时时刻刻都不敢掉以轻心。
2017年,我带领村组干部,入户宣传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动员群众修建新居。通过易地搬迁,14户贫困户住进了新居。通过危房改造,2户贫困户和22户非贫困户盖了新房,14户非贫困户修缮了房屋,解决了安全住房的问题。
现在走进星星坡村,绿树掩映中的新农村令人乡愁满怀,温馨敞亮的新民居让人幸福感倍增,星星坡村群众实现了“安居梦”,我和村干部再也不为防汛而担忧发愁。
圆了“脱贫梦”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我和村干部提出了“两新、两宝、一种、一养”的产业发展思路。“两新”即新能源“光伏发电”和新模式“菜单式”扶贫,“两宝”即宜君三宝中的玉米和核桃,“一种”即种植油葵,“一养”即肉兔养殖。
2018年6月,村集体0.4兆瓦光伏发电场已并网发电,带动16户贫困户;“菜单式”扶贫带动贫困户12户37人;改良玉米品种、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密植玉米2200余亩;核桃种植,提质增效,新建标准化幼园628亩,全村核桃面积达到1300余亩;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油葵203亩;2019年6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0万只现代肉兔养殖基地投产运营。
组织开展现代玉米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电子商务培训班和核桃技术培训会,实施村级各类项目带动群众就业120余人次。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实现了集体有收入、群众快增收,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8年底,星星坡村16户贫困户除1户2人未脱贫外,其余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2.25%降到0.56%,年人均纯收入从5965元增长到13237元。贫困村退出各项指标全部达标,顺利脱贫摘帽。
奔向“幸福梦”
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支部班子强,脱贫有力量。我牢固树立“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努力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攻坚力量,凝聚工作合力。推行“亮、干、站、树”四字工作法,为党员悬挂共产党员户的标牌,让党员身份亮出来;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站出来、干起来;树立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打好了基础。
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成立了村北斗星文艺演出团队,农闲时间坚持练习,活跃了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纳凉晚会,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山村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县扶贫工作的前列,全村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倍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驻村是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也是展示人生价值的新平台,我将继续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不断满足星星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让星星坡村越来越美,让星星坡村的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让“星星”绽放最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