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10期 / 正文

“布鞋书记”转战记

咸阳市泾阳县兴隆镇太和村第一书记 王鹏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05 10:13

我是泾阳县太平镇人,我们这边叫南原。来到太和村,就到了北仲山下的北原,同事们都说我是转战南北。从陌生到熟悉,从认识到热爱,扶贫,让我与太和村在生命中相遇。我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水,更爱这里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这里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第一个攻坚战

太和村属渭北旱腰带地区,主导产业是葡萄、桃、苹果、红薯。虽然经过几年帮扶,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村子经济发展缓慢,没有支柱产业,集体经济空白。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6户,其中37户贫困户未脱贫,还有7户危房改造未进行,部分群众生活举步维艰。

面对现状,我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使村子发展壮大,让大家看到希望?我和村两委班子苦苦思索。

“发展集体经济!”我对村党支部书记徐进玲说:“要下决心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我们村实际,咱们先建一所冷库,既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又能增加一些就业岗位。”

说干就干,不等不靠。我和徐书记一块儿,反复向县财政局说明想法,并拿出初步规划,争取支持。那段时间,我以村为家,和村班子成员走遍村里的每条路和每片田地,定路线,选位置,忙得不可开交。

在局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重审核,我们冷库项目终于申报成功。2019年6月,投资200万元的1000吨冷库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收益20多万元,可带动贫困劳动力20余人实现就业。

“我终于能走路了”

“没有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的帮助,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媳妇还躺在床上呢,我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他们呀!”贫困户胡生朝见人就说。

对比一年多前的情景,怎不令人感慨。老胡家中共有3口人,妻子张存利是三级残疾,女儿上高中一年级。他家贫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妻子张存利生活不能自理,胡生朝无法外出打工,家庭入不敷出,处境十分困难。

为医治胡生朝妻子的病,我们和帮扶责任人刘卫安跑遍了西安、咸阳,多方奔走,终于联系上了可以医治该疾病的医院及医生。医院先后为张存利进行两次大手术,彻底根治了顽疾。医院考虑到病人的家庭困难,主动减免了3万元的治疗费。我们还积极争取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及临时救助资金,使报销及救助资金达到手术费用的90%以上。

张存利出院那天,我和刘卫安去接。她的眼中泛着泪花,紧紧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王书记、刘局长,我终于能走路了,这让我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我们全家人这辈子都忘不了你们!”

现在张存利已经完全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她积极报名参与村里手工艺品制作,为家庭创造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给失聪的贫困户送来免费助听器,让肢体残疾的贫困户坐上轮椅,安排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当上环保员……经常性的走访谈心,使我和贫困户成了无话不谈的亲人和朋友,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渡过难关,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手工布鞋走出致富路

兴隆镇有做手工布鞋的传统,几十年来,妇女们做的各种手工布鞋在泾阳县文庙街叫卖,口碑很好。而我们太和村妇女做的手工布鞋更是首屈一指,全县有名。但大家都是各干各的,没有组织起来,布鞋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春节期间,我和徐进玲借着村里人多便开始了走访。

“我们做的布鞋能行吗,平时都是自己穿,有人要吗?”贫困户赵爱英说。贫困户舒大雁也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手工制作的布鞋城里人能看上吗,卖不出去怎么办?”

“把村里的妇女特别是贫困家庭妇女组织起来,让他们凭自己的手艺挣钱,足不出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在镇村两级的合力推广下,村民们积极响应,发挥各自特长,做出高质量的千层手工布鞋10余种。

2018年3月2日,太和村隆重举行步“布”高升牌千层手工布鞋启动展示仪式。在隆重的会场,贫困户赵爱英送给我一双她做的手工布鞋,高兴地说:“王书记,我靠做布鞋也能挣钱了。”现在,太和村步“布”高升手工布鞋产业服务中心成立了,农家手工布鞋已经“登堂入室”了。

2018年7月,太和村成立“玲巧鞋业”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工厂位于兴隆镇太和村委会,厂房面积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0 万元,展厅、制作车间、电子商务室等应有尽有。主要从事传统手工布鞋及手工艺品制作,车间现有员工 6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 人。考虑员工多为家庭妇女,需要照顾小孩兼顾家务等因素,社区工厂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方式,极大方便员工就近就业、灵活就业。

今年以来,太和村布鞋销售480余双,优良的品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我平常穿着太和手工布鞋,走到哪里,逢人便说太和布鞋好!群众给我起了个外号——布鞋书记!

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如今的太和产业兴旺,道路完善,街道宽阔,干净整洁,群众昂扬向上,欢声笑语,一片祥和幸福景象,脱贫攻坚工作连续获市县多项荣誉。我的扶贫誓言也一步步变为现实,仲山明珠太和村即将摆脱贫困,正在沿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昂首阔步,走向小康社会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