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珂,是安康市信访局的干部,现任平利县大贵镇柳林坝村第一书记。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家是扶贫专业户,妻子在汉滨区乡镇卫生院担任健康扶贫专干,父亲在白河县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我们全家投身扶贫事业,两代三人融入乡土情怀。
脱贫攻坚战打响那年,我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地走进大贵镇柳林坝村,却备受村民的质疑、干部的不信任。我暗下决心,既然组织决定了,既然我来了,就得干出个样,驻村期间不给单位丢人,驻村结束不让村民失望。
我和同事在走访入户途中,了解到村民的最大愿望,就是把龙滩组道路给硬化了。那条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汽车难以通行,直接导致了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信心不足、劳动人口流失等问题。
开工当天,村民们高兴得跟过年似的,路修到谁家门口,男人就出来帮忙干活,妇女就负责烧水送茶。有一位聋哑五保户,激动得死活要捐出200块钱给施工队,还有一位80多岁的大爷拉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党的政策好啊!”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道路硬化了,村民的出行难题解决了。一件实事,改变了群众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看法,也改变了对我的看法。
短短一年时间,我迅速和群众们打成一片,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会亲热的和我打招呼,叫我进屋喝水。这让我明白,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就能换来他们的满意和认可。
2015年6月,组织任命我为柳林坝村第一书记。我深知,群众要脱贫,必须依托产业。于是就和村两委班子筹划商议,在村上成立合作社,发动党员、外出能人回村创业。至2016年底,村里注册成立了以烤烟、绞股蓝、中药材、艾草为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更足了。
2016年底,妻子怀了二胎,那个时候我真渴望能回到家中照顾妻儿。然而,就在这个当口,柳林坝村脱贫摘帽的时间推迟了,单位希望我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看着群众期盼的目光和刚有起色的产业,我这个时候离开,就愧对了组织,愧对了乡亲们的信任,我选择了继续前行。
2017年8月,二宝出生,我到处寻找能在家中照顾孩子的保姆。人是找到了,但由于我和妻子常年驻村工作,大儿子刚上一年级,父亲又突发脑梗住院,保姆既要照顾小儿子,又得给大儿子做饭,还经常因为我周末加班而不能休假,连着两个保姆都累跑了。
几经周折,我只能把不满周岁的小儿子寄养在离柳林坝村20公里外的农户家,大儿子放在学校周边托管。这样,我就能安心驻村扶贫了。
说心里话,我灰心过,伤心过,无助过,多次起过要回单位上班的念头。但回想5年来,每逢年关,总有群众流着泪握着我的手询问我:“胡书记,你过完年是不是就不来了?你可不能走啊!”听到这样的话,看到村民们不舍的神情,我就下定决心,柳林坝村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当“逃兵”。
这几年的扶贫路上,我最愧疚的是家人。父母住院,我无暇照顾;妻子产检,我一次都没陪同过;孩子的教室在哪里,我更不知道,甚至我都不能抽出时间陪着他们一起照一张全家福。
就在前几天,我曾在朋友的朋友圈里感叹,终于开学了,因为开学就不需要带我家大宝一起驻村了,也不担心他经常一个人在家了。
上个周末,我去邻村看小宝的时候,他坐在我车上不愿意下车,最后是哭着被保姆抱下去的。
这些记忆对我来说,都是埋在心里的深深的愧疚。不过,我也时常在想,等孩子们长大之后,我会自豪地告诉他们,在扶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也有你爸爸洒下的汗水。他们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为那是真正的“大爱”。
五年,时光并不漫长。在这5年里,我的大儿子走进了小学校园,小儿子出生了,我的头发也变少了,但是我带领柳林坝村脱贫致富的思路愈发清晰, 决心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