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5期 / 正文

杨瑾:文化遗产的“守护人”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06 11:08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瑾目前主要从事全球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古代文物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通过科研项目,从国家文化政策层面进行热点、难点研究,尤其是对博物馆法规建设、理事会改革、藏品展览等政策性研究比较深入,不断探讨博物馆发挥作用的当代性。

2016年,她负责组建公安部、国家文物局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英文翻译团队和科研项目,收集、整理与研究被盗(丢失)文物的材料,开展预防文物被盗(丢失)机制体制研究,为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开展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供依据。

在国际化方面,一方面与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开展数据对接工作,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贡献;另一方面与文物被盗(丢失)问题严重的埃及、希腊等国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并与国际上关注流失文物的文博机构加强联系合作,为国际刑警组织和我国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促进文物保护分类化立法提供了学术支撑。

此外,她积极参与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博物馆定义修改工作和濒危文物红色目录项目,为我国文物索回返还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杨瑾为了深入了解基层文博发展状况和党员学习情况,先后赴延安文物局、铜川文物局专题调研社区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并与基层党员结成帮扶对象,提升当地文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当选党代表之后,杨瑾更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先后多次赴陕西省安康石泉县进行调研,借助各类媒体媒介,大力宣传党员谭福学捐献鎏金铜蚕的事迹。在杨瑾的倡导下,组成科研团队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票务中心党员结对,策划了为期十年的博物馆观众调查和研究项目,旨在了解博物馆观众的变化,为博物馆理念创新,实现从“物”到“人”工作重点的转向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为了培养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杨瑾积极主动参加陕西省组织的基层代表培训活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与基层代表开展广泛交流。多次参加省党联办在延安干部学院和铜川党校举办的基层代表培训班,并就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行业发展在小组内作讨论发言。2017年12月,杨瑾参加文化部外联局和外交部举办的“十九大政治话语翻译高研班”,通过专业培训,增强了对外宣传中政治话语权的理解。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