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工作站23年,她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北治沙南治土、生态榆阳创建等林业重点工程,默默地为榆阳区的造林绿化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她就是榆林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高占英。
林业工作站作为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基层机构,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石,被称为林业的神经末梢和感应终端。作为林业人,引进先进造林技术、总结推广适应技术、研究林业生产中面临的新课题,高占英责无旁贷。她先后成功引进了集雨覆膜保墒干水试验、保水剂应用、塑料缠杆套膜防兔等适合榆阳林业管护的实用技术,并且在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了破解东南部山区十万亩大扁杏基地花期冻害,高占英参与到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立项研究的榆林市仁用杏晚霜冻害防治试验中,分别在鱼河峁镇的朱庄村、董家湾村、刘千河办事处的鸦罗畔村和城郊四个不同地点设试验点,配置6种措施,初步取得大扁杏物候期观察资料,并积极引进“围选一号”建立采穗圃30亩,建立鲜食李、杏采穗圃80亩;参与完成的《榆林市仁用杏晚霜冻害防治试验研究》课题获榆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林农需要什么,我们就推广什么,林农缺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林农不会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高占英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节水抗旱植被恢复与优化配置模式示范推广项目”,在榆林市六个县区推广60万亩,经调查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该项目还获得陕西省林业厅科技成果特等奖和陕西省政府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5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榆阳沙地矿区生态恢复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巴拉素镇新庙滩村、白城台村试验点顺利实施,并被市科技局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在推广项目中发明专利一项。高占英参与完成的“榆林半干旱地区造林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陕西省林业厅一等奖。
林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用武之地,只能在偏僻的荒漠、沟壑或土石山区。高占英选择了林业,就是选择了风吹日晒雨淋,弃假日、冒酷暑、顶风雨,去调查研究,指导实践,去记录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大到乡镇林业工作的检查指导,小到每块造林地的勘察摸底,每年,她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农村,不是与村干部座谈,就是向群众讲解现代林业新形势,不是在施工现场指导,就在苗木调运中安排。
长期在林业一线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走村串户、翻山越沟,单调、辛苦。但让高占英欣慰的是,她的辛苦付出换来了一棵棵硕果累累的大扁杏树和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