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5期 / 正文

王久国:扎根农村的“特派员”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10 08:22

榆林横山区农技中心副主任王久国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常常被组织“特派”到基层一线搞调研,开展产业脱贫、农业开发等工作。针对横山缺少长效产业、缺乏产业支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靠天吃饭”等困境,探索出一条适合横山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富农增收路子。

横山作为榆林市农业大区,狠抓农业生产势在必行。可全区却有三分之二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土壤有机质不断流失,肥力下降,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土地生产力日趋降低。同时,大量的土壤养分进入河流,对水源水质也产生影响。

水利、农业部门专家介绍,建设宽幅梯田后,25度以下的耕地根据地形自上而下、等高设计,外高里低、层层筑坎,由实施前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实施后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因此,建设宽幅梯田成了横山区农业一号工程。

王久国负责宽幅梯田建设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农、林、水各系统的专家人才,对项目实施的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对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作为基层一线省党代表,王久国处处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确定了项目区后,王久国到项目规划地块,逐块实地勘查,依据国家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土地及土地承包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建设地块。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上传下达,及时沟通。推进工作进度,解读项目政策,纠正项目实施过程的技术偏差。

围绕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宽幅梯田,王久国组织项目区村组负责人和行业部门专业人员,根据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劳动力现状及群众认识情况,采取农户自主经营和合作社(企业)共同经营两种模式,种杂粮、栽果树、扩饲草、示范药、上设施,建成了多个标准化苹果基地、万只养羊村、中草药示范村、规模化杂粮基地和山地设施农业基地,为横山区产业发展找到了出路。

修建宽幅梯田后,改变了传统农业操作方式和传统生产经营观念,农业机械迅速普及,经营面积扩大,规模效益显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规模由实施前的20-30亩,至少提高到50亩以上,甚至达到百亩以上。以种植杂粮亩收益1000计算,家庭收益由过去的不足万元,提高到5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