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5期 / 正文

雷洋洲:今生为“盈田”而来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10 08:34

即使被医生宣判了死刑,他也毫不畏惧病魔的折磨,不但用透支的生命为盈田赢得了“全国文明村镇”“陕西省小康示范村”等30多项荣誉称号,还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创了一条城中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被誉为“盈田模式”。

他就是陕西省党的十八大代表、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雷洋洲。

1977年,25岁的雷洋洲放弃了华县化肥厂的工作,回到了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办盈田村,并全票当选村支书。

借着改革的春风,盈田村赢来宝贵的发展机会,但机遇与矛盾并存。

2002年,渭南师范学院开始征地搬迁。新校址选在了朝阳大街南段,第一期就从盈田村征用200亩地,征地款190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初,部分土地被征用后,很多人一夜间成为万元户,高兴得睡不着觉。盖房子、买车子、挂链子,坐吃山空。

雷洋洲考虑着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想办法把短期财富变成长期收益,使村民不是富一阵子,而是富一辈子。经过深思熟虑,雷洋洲决定拿这笔钱进行再投资,与渭南师范学院联合开发学生公寓。

但村民们炸开了锅,甚至有人认为村干部拿了好处,吃了回扣。为了说服村民,雷洋洲召开村委会,给村民们算起了账:如果把1900万元分了,一个人一年分1000元,最多5年就分完了;如果投资公寓楼建设,与学校签订23年合同,村上13年便可收回投资,另外10年可净赚利润。经过论证分析,很多人思想有了转变。

10年过去,雷洋洲当年的预言实现了:学生公寓的收益稳定可观,每个村民每年春节都能拿到2000元的投资收益;部分村民在学生公寓工作,还解决了就业问题。

盈田村花205万元买的杜桥商场,如今已经成为渭南城区的黄金地段,经升级改造为王真农贸市场,村民在这里卖菜、卖肉,从事饮食经营,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村民的眼界开阔了,市场意识提高了,盈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5年底,雷洋洲积劳成疾,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但即使躺在病床上,他每天还要打电话询问村里创卫工作进度。

从医院回来后,雷洋洲拖着虚弱的身体,把村里转了个遍,他发现私搭乱建现象很普遍。并且在村民中还流行一个说法:庄基往前占一线,一年净赚一两万。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雷洋洲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无论谁家庄基出了线都必须拆除。创卫前,全村80%的村民家的房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占道现象,然而到2006年底,全村所有的违规建筑全部拆除。

为了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在雷洋洲倡导下,村上拿出30万元为村民集体办理养老保险;坚持为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每年免费进行健康体检;为优秀教师和考上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他不但关心本村的公益事业,对全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大力支持,为桥南镇杨魏村和箭峪村捐助扶贫基金10万元……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