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西安红会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省骨科医院)院长,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累计主刀各类脊柱外科手术1万余例,对脊柱脊髓损伤、退变、畸形等脊柱外科复杂疾病的诊治造诣颇深。
1990年,郝定均率先在国内开展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同期融合内固定术。1993年,研发出颈椎槽式钢板和单动式脊柱复位内固定器。1998年,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齿状突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1999年,开展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侧凸矫正术。2002年,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正术。2004年,总结出徒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2012年,研制出一种国际首个无螺钉的颈前路固定板,并获得了国家专利。2013年,研制出“寰椎后路板钉内固定系统”,该技术已被编入CAOS成人急性寰椎骨折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研发的“酷马胸腰椎复位内固定系统”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并在国内首次创立了“骨质疏松骨折评分分型系统”;发现了经关节突-横突移形部单侧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提出用精原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并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郝定均开展新技术30余项,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脊柱专业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pine》《The Spine Journal》《European Spine Journal》等脊柱外科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获得专利20项,主持完成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专著、译著12部。
201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郝定均团队主持完成的“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奖项的获得是红会医院建院108年以来第一次,是西安市卫计委历史首次,也是本年度中国骨科领域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郝定均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针对严重脊柱创伤治疗面临的三大难题,他带领团队,历经25年,从关键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入手,建立了严重脊柱创伤治疗新体系,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
每天早晨,在郝定均办公室门口,都有这样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和家属拿着片子慕名看病。他们信任郝定均院长,觉得把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托付给他是最放心不过的。而郝定均对病人都一视同仁,尊重、体贴、关心病人,患者的疾患和疑惑一一耐心解答。岁月的更替,职位的变化,始终没有改变他对病人的热忱。接触过他的病人和家属都感慨地说,郝院长似乎就是专为病人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