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富裕不算富,一富带众富才是真本事。党代表再不管这个烂摊子,还怎么对得起这个称号。”
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以上荣誉46项,市级以上荣誉69项。
“每一项荣誉都代表一种责任和行为准则,是光环,更像是‘紧箍咒’,时刻告诫自己要埋头苦干,对得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黄陵县双龙镇党委副书记、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柯小海说,他每年都要向党组织、村民交一份“答卷”,而书写“答卷”的方法就是苦干实干。
“我的目标还远没有完成”
“报告中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咱们全力搞活乡村旅游业,鼓了劲,加了油!”柯小海说,2012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开工建设,公园入口规划在索洛湾。从那时起,依托森林公园优势搞乡村旅游,就成了村里奋斗的新方向。
村上先后开发了沮河漂流、卡丁车赛车场、农业观光园等项目,修建了192套特色民居组成的商业街,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游览观光、乡村民宿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而柯小海,心里还装着更大的目标。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柯小海强烈地感觉到农村发展的春天来了。
“农村要想发展好,必须像蜈蚣一样,多条腿走路,让农民有多渠道收入,哪怕一个产业今年行情不行,还有其他产业能带着往前走。”于是,索洛湾重新出发。
工程公司、运输公司、汽车美容服务公司、土特产深加工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索洛湾红火起来。羊肚菌、黑木耳、山核桃、贡米、蜂蜜等各种农特产品,还有文创手工产品,都融入到索洛湾乡村游的产业链上。
如今,索洛湾的村集体经济从“负债”起步,一路增长到6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一富带众富才是真本事”
有钱不忘穷出身。索洛湾村富了,作为双龙镇的党委副书记,柯小海又开始考虑,如何利用优势和经验,为周边地区相对落后村组的发展帮忙助力。
2014年,后进党组织整顿工作启动。在县乡两级的协调指导下,索罗湾村帮扶大院子村。几年间,先后建成豆制品深加工厂1座,豆芽加工房14间,豆腐加工房3间。到2018年,大院子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紧接着,帮扶别人都不愿意招揽的“上访村”西峪村,柯小海又一口答应下来。他说,“党代表再不管这个烂摊子,还怎么对得起这个称号。”
因为征地拆迁等问题,西峪村与电厂的矛盾积怨越来越深。村民把精力都耗在到处上访上,村子发展停滞不前。
柯小海一趟趟跑去做工作,把索洛湾的故事告诉西峪村村民,企业进驻村子,能促进村子发展。并帮助西峪村建起了运输队,既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又解决了电厂的用工需求。双方握手言和,共谋发展。
附近的石头坡村,也在柯小海的带动下,建起了停车场,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揭缸见底到粮足仓满的蜕变。
在支部互帮以外,柯小海把目光聚焦到了贫困户身上。索洛湾村集体经济拿出资金,无偿为南峪口村的贫困群众每户提供10箱中蜂,还上门手把手地教他们养殖技术,产出的蜂蜜可以直接卖到索洛湾土特产店里。
“一村富裕不算富,一富带众富才是真本事。”输出索洛湾的产业发展经验,带动各个村共同致富,柯小海从未止步。
“只要知道我是党员就行”
柯小海有个习惯,只要碰到路上有人等车,他都会停车捎上一程。今年,他又一次在路上“揽了”一位乘客。
“小伙子,我是要去看病,身上只有十几块,付不起车钱。我拿的这袋梨,给你留一半当车费,另一半我要拿去送给医生,可以吗?”老大娘上车的第一句话,就让柯小海心头一酸。
柯小海把老大娘送到医院后,不仅没要一颗梨,还从兜里掏出了几百块钱塞给大娘,让她拿着好好看病。大娘抹着眼泪,非要问他叫什么名字,柯小海说,“大娘,您不用知道我叫什么,只要知道我是党员就行。”
柯小海常说,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心里向着党,更要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党员的责任。
“索洛湾就是一个大家庭,村党支部就是家里掌柜的,我就是咱这个村的家长,谁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柯小海说到做到。
村民周金连的孩子在镇上读初中的3年里,每周都是柯小海开车接送。村民余义江的弟弟意外去世,全家人陷入悲痛,是柯小海一手操办了葬礼。这样的事,索洛湾村的每个村民都能说上几件。
闲下来的时候,柯小海就会坐在村子的广场上,和村里人聊天,谁家有个困难事,无论大小,他都当自己的事去办。
“党给群众的承诺需要人来落实。在村上,村干部直接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实际上也就是党在村上的‘代表’。你心里一定要搁一杆秤,把每个群众记在心里。只要心里装着党,装着群众,一心想着要带群众去致富,这条路,就走不偏!”这是柯小海经常给村里党员讲的话,也是这位基层党支部书记不断前行的初心和动力。